硬件|中国何时诞生“英伟达”?( 三 )
目前 , 景嘉微、天数智芯、登临科技、壁仞科技、燧原科技、寒武纪、沐曦集成电路等企业均在通用处理器这一赛道中集聚 。
2014年 , 以军机图形显示控制模块起家的“景嘉微”(300474.SH)成功研制出军用GPU芯片JM5400 , 随后在2018年成功研发出28nm制程工艺的第二代GPU芯片JM7200 。景嘉微从军用定制走向通用GPU , 成为全球少数、国内唯一实现独立GPU商用量产的公司 。
除景嘉微外 , 2021年3月天数智芯发布了国内首颗7纳米工艺制造的GPGPU(通用图形处理器) , 即去掉了传统GPU 30%的图形渲染部分 , 只为处理人工智能(AI)应用而生;燧原科技则在今年6月发布了迄今中国最大的AI计算芯片“邃思2.0”AI芯片、基于邃思2.0的“云燧T20”训练加速卡和“云燧T21”训练OAM模组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景嘉微研发的JM7200芯片 , 性能只相当于2012年英伟达GTX 640水平 , 难以满足企业客户的应用需求 。即便燧原科技的“邃思2.0”AI芯片 , 也仅和英伟达的A100达成平手 , Benchmark测试的6个项目中有2项大幅超越了英伟达A100的性能表现 。(详见钛媒体App前文:《燧原科技发布中国最大的AI计算芯片 , 加速推进三大业务方向落地》)
文章图片
背后的原因 , 主要由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晚 , 芯片的技术门槛高、成本弹性大、产业高度集中 , 使得中国GPU芯片企业的整体研发投入、技术、人才都滞后于国外 , 从而在产品性能和技术上依然和芯片巨头有差距 , 下游企业依然难以脱离“美国芯片三巨头”的境地 。
以研发投入为例 , 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 , 景嘉微的研发投入费用总额为人民币6.27亿元 , 而英伟达2020年这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39.24亿美元 , 约合人民币253.23亿元 , 十年间英伟达总计投入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 , 两者相差超190倍 。
在人才方面 , 截至2021年上半年 , 英伟达员工人数高达18975人 , 景嘉微总员工人数为1174人 , 远低于AMD在上海研发中心的2000名员工 。
“AI芯片、GPU芯片市场比较特殊 , 跟传统的专用处理器不一样 , 技术十分复杂 。它需要大量的数据 , 需要和特定的算法结合 , 才能够付诸市场运用 。”新思科技中国副总经理谢仲辉在今年4月接受钛媒体App独家专访时表示 , 如果企业想把首颗AI芯片做扎实 , 通常需要两三年以上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硬件|闪极140W多口充电器发布:首发399元 支持PD3.1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硬件|又一28nm晶圆厂计划浮出水面 但困难重重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