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中国何时诞生“英伟达”?( 六 )


除壁仞外 , 沐曦集成电路、摩尔线程等入局GPU领域的企业也都完成了融资 。
8月25日 , GPU厂商沐曦集成电路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 创始人陈维良、杨建等均来自美国芯片巨头AMD , 投资方包括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经纬中国、和利资本、红杉中国、光速中国、国创中鼎、智慧互联产业基金、上海科创基金、联想创投等;而2020年成立的摩尔线程 , 宣称100天内就完成了两轮数十亿元融资 ,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英伟达 , 投资方包括深创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招商局创投、字节跳动、小马智行、五源资本等 。
不过 ,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 壁仞、沐曦、摩尔线程上述三家初创企业是名副其实的“PPT融资造芯” , 融资时无一家完成首颗芯片的流片(流水线试生产) 。
为何市场投资人愿意对此敞开钱包?数位投资人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 , 这些项目能够获得大量资本支持 , 原因都为投资早期 , 主要看的还是团队、赛道两部分:AI芯片赛道风口已至 , 高管团队也均出自“美国芯片三巨头” 。
“我觉得需要给这些企业机会和耐心 , 不可能500个人都在写PPT 。制造芯片是一个5年到10年的事情 , 我们愿意去投的原因 , 并非是投机或者是忽悠 。我认为 , 投半导体赛道本身风险就高 , 需要做好长周期的打算 , 需要有足够强的风险承担能力 , 这和投资互联网的模式创新完全不一样 。”上述投资人对钛媒体App表示 。
但也有半导体行业投资人指出 , 上述投资项目本质上还是希望市值撑高 , 有更高的回报率 , 尤其“芯片热”环境下 , 风投机构需要不断在中早期寻找这些GPU、AI芯片企业标的 , 希望从中赌得一份更高的回报 。
此外 , 在这一波GPU创业浪潮中 , 创始团队师出“美国芯片三巨头” 。例如 , 天数智芯首席科学家郑金山曾任AMD首席技术专家;沐曦的创始团队主要来自AMD , CEO陈维良曾在AMD担任图形研发高级总监 , CTO杨建曾任AMD Fellow(院士);壁仞科技最新上任的联席CEO李新荣 , 曾任AMD全球副总裁 , 壁仞科技高级副总裁陈文中也曾在AMD任职 。
对此 , 章高男表示 , AMD是GPU领域排名前二的芯片巨头 , 关于GPU核心研发都在上海 , 而图形渲染的研发是在美国 , 企业可以去找AMD和英伟达两家公司高管去沟通 , 而最终选择的人肯定是半导体行业内的佼佼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