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先天不足的国产 NFT 又一场收割游戏?
算是姗姗来迟的风潮,但是国内加入 NFT 的队伍最近是越发庞大 。此前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与敦煌美术研究所及动画《刺客伍六七》,共同推出基于蚂蚁链发行的 “NFT” 版付款码皮肤后,上个月腾讯 PCG 旗下的 NFT 交易软件“幻核 ”APP 正式上线,并且首期限量发售 300 枚“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 NFT” 。
就在 9 月 6 日,连电影杂志《看电影》都将他们知名的“午夜场”杂志封面做成了 NFT 进行了发售 。几乎也是同一天,电影导演王家卫也推出其首个电影 NFT 作品《花样年华 – 一刹那》,并将于 10 月 9 日登陆苏富比香港秋拍 。具体内容为《花样年华》首天拍摄中的未披露剧情片段,仅发行过一版,NFT 时长 1 分钟 31 秒 。
文章图片
《花样年华 – 一刹那》预告版截图
显然,在“元宇宙”突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热门概念与资本宠儿之后,被视为虚拟内容交易重要一环的 NFT 也继比特币暴涨之后再次搭上了顺风车 。但国内的情况又多少有些不同,因为不论是持有和使用虚拟币事实上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从而导致国内的 NFT 产品大多都包裹着版权保护、文创产品、数字收藏等外衣,并且多数都使用的是平台私链与法币结算 。
一场狂欢背后更像是一种害怕错过风口的忧虑,而那些花几十上百块就买了个支付宝皮肤或是许知远语录的人,可能原以为买到即赚到,但读过用户协议才会发现其实连所有权都没有,更别提升值转卖了,论被割韭菜,国内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确实是偶尔迟但从未缺席 。
NFT 解决数字艺术难题,也充满了投机趣味
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货币)到底是什么?区块链作为一种数字技术,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已经有不少新媒体艺术结合应用的讨论,不过直到去年下半年,随着比特币热潮,这个话题才引起人们真正的关注 。
相较于同质化代币,NFT 用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一件既然存在的数字艺术品,无论它是一张图片、动图、一条视频,还是一首歌或者一条社交媒体发文,其实都不等于 NFT 。但卖家需要将其区块链化,创建一个“副本”,记录在这个区块链的账本上,成为一份合约 (contract) 。那个存在于区块链上的合约,才是 NFT 的“本体” 。
而这个创建 NFT 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一个既然存在的数字事物存放并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的过程,也很形象的被称为 mint( 铸造 ) 。NFT 使得原本被称为虚拟、数字的产物,成为了一个可以永久拥有、保存、追溯的虚拟资产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
- 视点·观察|拍照搜题等同作弊 App叫停后如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