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顾客吐槽11公里花159元投诉无门 代驾市场亟须规范
11公里竟收了159元,野蛮生长的代驾市场亟须规范这几年,随着市民“喝酒不开车”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车主习惯酒后找代驾服务 。但是,代驾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乱象也随之而来:入行门槛低,“黑代驾”频现,胡乱要价,司机权益无保障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
文章图片
“黑代驾”产生的根源何在?业内人士介绍,根源在于代驾行业还在“裸奔”——缺乏行业标准和机构来规范,处于无主管单位、无行业规范、无准入门槛的“三无”状态 。
11公里距离,代驾费高达159元,用户想回头联系维权,发现电话竟然打不通……随着代驾行业迅猛发展,不少“黑代驾”没有收费标准、漫天要价,引发不少消费者诟病 。
顾客吐槽:
11公里花159元投诉无门
家住济南市历下区的市民张洁(化名)就有叫到黑代驾的经历:11公里的路程,代驾竟收了她159块钱 。按照张洁提供的代驾里程,采访人员在某代驾平台看到,预估价格在55元左右 。
张洁说,她当时刚从奥体中心一酒店出来,就在门口看见一名穿着代驾马甲、戴着头盔的司机,她以为是正规代驾,就叫了他 。到了目的地后,司机师傅让她出示付款码扫走了159元,既没有行程轨迹,也没有收费标准 。
酒醒后的张洁感觉不对,再打代驾司机的电话时就打不通了 。“算了,也不知道找谁投诉,还不够麻烦的 。”张洁无奈地说 。
通过张洁的付款记录来看,收款方为济南市某代驾服务有限公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随后查询工商登记,并未查到这家公司的注册信息 。
采访人员又按照张洁的代驾路线,在某代驾平台上搜索,根据平台显示的价格,张洁走的这段路预估价格在55元左右 。对于这种“黑代驾”,干了多年代驾司机的鲁师傅说,“很正常,你这是没碰见下雨天,遇到恶劣天气他们要价更狠 。这个买卖是一次性的,宰一个算一个,因为下次双方再碰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
门槛很低:
十几元买个马甲就能上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近日在省城走访发现,当夜色降临,在各大酒店门口通常都会聚集着一群等待接单的代驾司机,或三五人,或十几人 。他们统一穿着印有代驾字样的马甲,戴着安全头盔,骑着有牌或无牌的小电动车 。
在经十路舜和国际酒店门口,正在等单的代驾刘师傅告诉采访人员,正常一晚上能接2-3个单,到手200块钱左右,周末订单差不多可以翻番 。说话间,看到酒店有客人出来,他赶忙上前询问,“需要代驾吗?”但客人并没有理会他 。
“干服务行业就是这样,嘴得勤快着点 。”刘师傅向采访人员说,“之前我在平台专职干代驾有七八年,后来感觉年纪大了吃不消,经不起熬大夜,就自己干了,也就是所谓的‘黑代驾’ 。”没了线上订单,刘师傅如今只能在酒店门口蹲点,看到出来的客人,就主动上前问一问 。“玩着干,一个月的烟酒钱就挣出来了 。”至于如何给客人定价,他笑着说:“之前又不是没干过,差不多约个价就行 。”
而对于“黑代驾”,想入行也并非什么难事 。刘师傅告诉采访人员,现在代驾装备在哪儿都能买到,可以在网上买,也可以找个做代驾的司机,从平台代买 。不过,他特别强调说:“自己干没有保险,就相当于走钢丝,一定得稳住,千万别出事儿,不然挣的钱还不够填窟窿的 。”
采访人员在某电商平台搜索代驾二字,关于代驾的相关用品一应俱全 。采访人员随即点开一家售卖代驾马甲的店铺,客服称,马甲可以随意定制logo,单买一件15.5元 。看这家店铺的销量,月销量已达到200多件,最多的店铺销量达到3000多件 。
正是因为能轻易购得代驾装备,为做“黑代驾”的司机提供了便利条件 。张洁说:“都穿着马甲,戴着头盔,喝了酒的人哪会想太多?被坑往往也是从这开始 。”
采访人员通过采访发现,就算正规的代驾公司,有不少对司机的审核也流于形式 。某代驾平台的司机师傅侯坤(化名)向采访人员说,他们入职特别简单,只要驾龄满3年就可以 。平台也没有劳动合同,填个表就行了,虽然也会问有没有犯罪记录,但你只要说没有,平台也不会专门调查,随后简单培训一下,就算完事儿了 。
代驾司机:
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今年是醉驾入刑的第10年,数据显示,10年间,全国代驾需求累计突破16亿人次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山东涉及代驾业务的注册公司就有2.4万多家,济南有7000多家 。
随着代驾平台激增,网上随处可见代驾软件开发广告 。采访人员联系到一家名叫麒麟科技的代驾软件开发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开代驾公司前期投入并不大,5万块即可开发一整套代驾系统,“光我们在山东服务的代驾公司就有近100家 。”
代驾行业乱象,不仅让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代驾司机自身的劳动权益同样难以保障 。
侯坤是位人到中年的代驾新人,今年4月份刚做代驾一个月,就在接单路上摔伤了股骨颈 。从摔伤到现在,侯坤前后花了3万多元,直至现在依旧卧床,而其所在的代驾平台却一直没为其报销过任何医疗费用 。
回忆起摔伤那天,侯坤说当时寻思没啥事,休息一天就好了,然后就联系平台更换了代驾员去完成这单 。但隔了一天,他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股骨颈骨折 。
等手术完成后,侯坤联系到平台,平台说查不到当时的订单,也不给出具派单证明,一直拖到现在,保险公司也没法介入 。“他们后来甚至还说我是骗保 。”说到这里,侯坤哽咽了 。
采访人员联系该平台,客服表示,出现意外需要及时报保险,对这件事并不了解,需要向领导汇报后再回复,但截至发稿时采访人员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
“的确会有少数每月挣一万六七千块钱的同行,但那就是拿命换钱,通宵达旦地干一夜 。我身边有好几个这样拼的都病倒了,有个同事脑出血,现在还在医院待着呢 。”侯坤说 。
除了侯坤这样接单时受伤的遭遇,更常见的是乘客不付代驾费 。“有的乘客可能就用这一次代驾,以后就不用了,这个钱我们也很难再要回来,我现在手上还有五六个这样的坏单呢 。”代驾崔师傅说,目前客户投诉也让他们头痛 。“很多时候只要有投诉,不管对错,平台就算投诉成立,遇见一个投诉,就会被拉黑一天,接不了单 。”
对于司机权益问题,e代驾济南负责人王暄童向采访人员说,代驾公司和代驾师傅其实并非雇佣关系,而是合作模式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人员流动较大,所以缴纳五险一金不太好实现 。
对司机投诉的“坏单”问题,王暄童说,这其实是两方面问题,一个是沟通技巧,一个是文明催收 。有的乘客说下次用的时候再付,这也没有错 。但代驾司机频频打电话,可能会对乘客构成骚扰,根据具体情况平台也会有判断 。
行业监管:
尚处于“三不管”状态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如同之前发生在长沙的货拉拉事件一样,代驾行业目前同样游离于监管之外 。自2003年全国首家代驾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至今,仍没有专门针对代驾的监管部门 。
采访人员联系到济南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称,代驾行业并不在其监管范围内,就全国来看,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 。而按照实际情况看,代驾所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物价及市场监管等部门 。
业内人士称,当前代驾行业是个典型的无主管单位、无准入门槛、无统一标准的“三无”行业,面对新兴行业的发展,监管往往滞后 。
对于当前代驾所存在的问题,国家一级律师、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法水表示,代驾行业因为面对特殊的用户群体,规范应该比出租车司机更为严格 。而从现实来看,因为从业门槛较低,司机业务水平鱼龙混杂,也发生过很多人身伤害事故 。这些事情出现后,责任如何划分,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
张法水表示,因为代驾司机面对的通常都是酒后乘客,在驾驶技术过硬的同时,对道德品质也要有严格要求,对其过往有无犯罪记录要严格审核,例如原来是否有过侵害女性、盗窃的违法行为 。现在来看,在法律层面还没有对这种行业资质的要求 。
【视点·观察|顾客吐槽11公里花159元投诉无门 代驾市场亟须规范】张法水建议,随着行业发展,人们对代驾的需求增大,这就要及时进行法律上的规范,明确其资质要求及权利义务 。有了法律制度的约束,才会助力代驾行业更加良性健康地发展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
- 视点·观察|拍照搜题等同作弊 App叫停后如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