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论”出自“雪崩时 ,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从韩国偶像崔雪莉自杀事件 , 到热依扎争议事件 , “雪花论”成为网络暴力的代名词 。 但随着“雪花论”被频繁使用 , 出现了“雪花警告”这样的逆反表达 。 每逢有人质疑网络施暴者言语尖锐时 , 对方会阴阳怪气地来一句“雪花警告” , 而对沉重的网络暴力话题逐渐脱敏 。
对“PUA”的滥用更为典型 , 不管在职场、家庭还是一切亲密关系中 , 只要遭遇打击 , 就可以千篇一律地用“PUA”来解释 。 在事件面前 , 很多人失去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 真正需要讨论的议题焦点 , 也在盲目的归类中被模糊掉了 。
在这些质疑中 , 网络黑话没有缺席过 , 可要把所有锅都扣在网络黑话上 , 属实有点冤屈了 。 可以理解的是 , 因为语言不光是交际的工具 , 也是思维的工具 , 当表达匮乏越来越成为通病 , 公共讨论的理性渐渐丧失时 , 首先能找到的归因会是语言出了什么问题 。 但是 , 掩藏在语言背后的 , 冰山一角之下的东西 , 或许更值得去反思 。
出路在于柔性规范?
面对这些网络黑话 , 杨振兰表示自己不太喜欢 , 日常也不会使用 , 但关于如上种种 , 也不必过分杞人忧天 。
“网络语言属于社会方言的范畴 , 有使用的语境限制 , 毕竟属于小范围的语言 , 不至于到语言污染的地步 。 ”她说 , 求新求变是语言的发展趋势 , 而网络语言又是一种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语言 , 它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原则 , 能自然地筛选出精华 , 淘汰掉渣滓 。
杨振兰说 , 像缩写词这类网络语言 , 不符合语言规范的明确性标准 , 只是一种限定流行语 , 随着时间发展 , 大概率会被慢慢淘汰 。 相反 , 如果某些词汇具有足够的生命力 , 也可能在意义逐渐明确后 , 被社会成员越来越广泛地接受 , 约定俗成 , 沉淀下来 , 进入静态的语言系统中 。 她举例 , 像HSK(汉语水平考试)、RMB(人民币)等 , 已经在日常使用中保留了下来 。
因此 , 对于网络黑话 , 一方面应该持包容态度 , 但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 。 杨振兰说 , 语言规范有两种手段 , 一是硬性规范 , 通常指专有名词 , 比如人名、地名、机关名称等 , 需要一定的硬性标准去规范;再就是软性规范 , 通过柔性的方式 , 对语言现象及时加以探讨、总结 , 及时加以引导 。 对于网络黑话 , 可能更适用后一种态度 。
【网络|网络黑话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与其抱怨 , 更应该期待的是 , 在匆匆而过的网络语言流中 , 有更多富有独创性词汇的产生 。 保持语言的多元性 , 保持语言想象力的蓬勃 , 才是抵抗语言退化的真正要义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