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我有一只3D打印的机械臂( 五 )
除了锻炼肌肉,义肢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和家长一个心理上的安慰,“我不再残缺,我也可以体验完整的手的感觉 。”
“科技不是万能的”张延说,“推广一项有积极影响的新技术固然令人兴奋,但真正了解和进入之后,你会发现它的局限性 。”这需要一段认知的调整过程 。“对一个事物从最无知的乐观,到已知的悲观,再到已知的乐观 。”
几年间,展翼计划还做了很多有关“Tech For Good”的项目 。帮助脑瘫儿童写字的 3D 打印握笔器,联合推出盲人无障碍游戏编程,AI 人脸识别寻找走失儿童等项目,给手臂肌肉力量不足的人使用的 3D 打印洗头器等 。这些构思中的大部分都是张延提出来的,“一开始他们都觉得我瞎搞,”他说,每一次,他都“说服”了大家,积极推动,最终成型 。
张延相信科技对于“for good”的推动力 。“只有科技先行了,才能推动商业和公益,而在商业运作下,技术也会更加成熟 。”
成为“契机”
苏江舟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研究院工作,做 3d 金属打印相关工作 。
用同样的技术,在工作日,他是一名科研者 。在业余时间,他作为一名公益人 。“同样都是 3D 打印技术原理,航天器想顶天,义肢可以接地 。”
在研究院,苏江舟和同事们突破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挑战最高的难度,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但在展翼计划,他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用技术满足不同人的具体需求,“有很直接的被需要感” 。“也许这些技术是低端的,但它确实是一些人的切身之需,这都是科技的力量 。”
张延也相信商业的力量 。他在自己的笔记里写下,展翼计划作为“社会企业”,虽然是一个公益项目,但它需要依靠“一套合理的商业模型能够获得收入,保证项目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 。
“公益有很多达成的手段,以前大家都用无偿捐助的形式来实现公益目的,那叫慈善 。但是后来发现,时间久了大家很难坚持下去 。于是发现,用商业的手段似乎可以提高很多效率,大家也可以更持续地产生社会公共利益 。”
展翼计划商业回血除了一般的基金会模式,还有自己的教育产品 。他们为学校定制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3D 打印制作义肢 。
从无知的乐观到已知的悲观中,展翼计划经历了几次大的目标转变 。
最早,展翼计划想做一个中国的 3D 打印义肢社区开源平台 。但刚开始做就发现平台并不好做,能开源的技术也并不好 。随后展翼计划逐渐转变成了集中式的运行方式 。
其中,团队成员中有做技术开发的,有做教育工作坊的,有专门去做受助者寻找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经费,需要一种商业模式去自给自足 。
推荐阅读
- 培训|[惠州3d打印机]混色3d打印机常见问答(三)
- 喷头|[深圳3d打印]新手如何选购一台高质量3d打印机?
- 材料|别在玩吃鸡,小学生都开始学习3d打印技术了
- 孩子|3d打印技术让孩子教育不输在起跑线
- 喷嘴|森工全面详解3d打印机喷嘴的类型
- 打印机|你还用市场付费切片软件,你就Out了
- 深圳|[深圳3d打印]深刻剖析节省3d打印材料的三个方面
- 蛋白|血浆蛋白+氧化石墨烯能打印人造肌肉
- 材料|中科院成功研制出 4D 打印血管支架
- 打印机|3d打印技术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