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北京日报:没有“YYDS”就不会说话?别让网络表达在狂欢中走向贫瘠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 , 表达贫瘠愈发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赞美”只会“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张口就是“get”“low”“打call” , 却想不出对应的中文是什么;此外还有广受追捧的“废话文学” , “听君一席话 , 如听一席话”让人完全不知所云 。劣质化的语言表达 , 显然已成为某种“网络病” 。

视点·观察|北京日报:没有“YYDS”就不会说话?别让网络表达在狂欢中走向贫瘠
文章图片

内容愈发丰富 , 意义却愈发匮乏 ,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今天的互联网传播规律直接相关 。以点赞排序的评论区机制 , 配以快速刷新的信息流 , 决定了要想让自己观点脱颖而出 , 就必须短、平、快 。如此机制下 , 长文走向没落 , 片段化表达成为主流 。同时 , 为了让观点尽快刷出存在感 , 逻辑性也渐渐让位于情绪性 , 语气词、简写乃至表情包成为表达的常态 。再加上短视频传播的风靡 , 图像信息的言简意赅加速侵蚀文字的表达作用 , 造成表达的高度模式化 。远看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 近观评论区却千条一面 。数据显示 , 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有14万人聚集在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中 , 谋求“治疗” 。
有观点认为 , “语言的饥荒会恶化思想的贫困” 。互联网将某些粗鄙的、肤浅的、无厘头的网络词语奉为圭臬 , 并倒逼更多的人因担心自己落伍而选择跟风 , 无疑会稀释网络的有效信息 。事实上 , 当前互联网生态中戾气丛生、立场先行、拉踩引战等问题 , 也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 。君不见 , 你想理性讨论 , 对方来句“呵呵”;你想看看论据 , 对方直言“懂的自然懂”;你细细阐述了情感 , 对方甩出“舔狗”“渣男”;你旁征博引写了回答 , 对方评论“屁股歪了”“夹带私货”……没有优质的讨论氛围就没有优质的内容输出 , 没有丰富的意义表达就只剩娱乐至死后的狼藉 。从“洪荒之力”旧词新义 , 到“人艰不拆”的缩略成语 , 再到“AWSL”“YYDS”的拼音简写 , 直至表情包、动态图的泛滥成灾 , 网络意义的简化、网络语言的劣化没有底线 , 我们也在经历这个过程的同时 , 目睹了网络生态一步步走向混乱 。
更令人担忧的是 , 网络语言的单一、极端倾向 , 正在溢出网络 , 对现实生活 , 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形成负面影响 。作为网络原住民 , 千禧年后出生的人已经无法离开网络生活 , 但网络用语的巨大影响力 , 很容易改变书面语、口语的使用习惯 。就拿不文明用语来说 , 在缩略词、表情包等形式的掩护下 , 很多极其恶毒的脏话被转换成所谓的“梗” , 靠着娱乐心态大肆传播 。很多缺乏辨别能力的中小学生也将这些网络用语挂在嘴边 , 在玩游戏、护偶像的使用过程中内化为日常用语的习惯 。以至于有媒体在某小学中调查发现 , 五年级一个44人的班 , 竟无一人从未说过脏话 。“网络病”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大弊 , 必须引起所有人的警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