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在航天领域,中国和非洲合作的怎么样?( 二 )


人才培养赋能未来发展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北约20公里的恩托托山山顶上 , 灰白色的恩托托空间天文台地面站格外显眼 。 身着制服的技术人员在监控室里实时记录着埃塞首颗人造卫星ETRSS—1发回的数据 。 该卫星由中国捐助 , 于2019年12月在中国发射升空 , 去年12月正式交付 , 主要用于农业、林业、水资源和灾害监测等 。

航天|在航天领域,中国和非洲合作的怎么样?
本文图片

中国捐赠埃塞俄比亚卫星发射现场
斯卡蒂是地面站的数据传输工程师 , 主要工作是接收、解调和记录ETRSS—1传回的数据 。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 , 斯卡蒂对工作流程已非常熟悉 。 回想起初学时的情景 , 他说:“当时我们专门前往中国接受培训 , 回到埃塞地面站后 , 中国专家又继续耐心指导我们开展工作 。 ”
ETRSS—1处于设计阶段时 , 中方针对埃塞人员的技术培训就已展开 。 从2018年开始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承办多期培训班 , 对埃塞方人员在卫星技术、地面应用、卫星操控等方面展开教学培训 。 此后 , 中方团队还在埃塞指导并协助当地工程师运营卫星系统 。
“疫情防控期间 , 中国专家坚守岗位 , 帮助我们完成地面集成测试、人员培训等任务 。 ”埃塞空间科学和技术研究所卫星项目负责人伊尔卡尔·查尼表示 , 去年12月 , 埃塞第二颗卫星ET—SMART—RSS在中国成功发射 , 双方发射第三颗卫星的协议也已达成 。

航天|在航天领域,中国和非洲合作的怎么样?
本文图片

2020年12月2日 , 援埃塞俄比亚卫星交付仪式
坐落于纳米比亚斯瓦科普蒙德市的中国航天测控站 , 是中国海外航天测控站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测控站之一 , 不仅顺利完成各类航天器的跟踪测量工作 , 也成为纳米比亚航天人才培养的基地 。 “纳中开展航天合作已20多年 , 在中方帮助下 , 越来越多的纳工程师成为我国航天领域骨干 。 ”纳米比亚高教部执行秘书肯特说 。
“经过多批次培训 , 纳方技术人员已能独立完成测控任务 , 并形成人才梯队 。 ”利库宇是纳米比亚中国航天测控站首任纳方技术组组长 , 从2004年起接受站内培训 , 在中方人员指导下考取相关专业研究生 , 后任纳米比亚通信局局长 。 他说:“中国航天测控站已成为纳米比亚最好的航天科普基地 , 吸引着青少年投身航天科学领域 , 这非常有助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 ”
中方积极为非方科研人员在卫星设计、制造、发射、控制等方面提供高质量培训 , 培养锻炼了一批非洲本土航天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