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 , 积极开展对非洲的航天相关领域教育培训工作 , 2014年以来先后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信与卫星导航、小卫星技术等方向 , 利用全额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了来自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多哥、喀麦隆、莫桑比克、尼日利亚、苏丹等8个国家32名非洲籍研究生 。 中心先后举办了24期短期培训班 , 均资助非洲学员参加 。 该中心与设在尼日利亚和摩洛哥的非洲中心紧密合作 , 先后派专家赴尼日利亚、摩洛哥举办了三次导航应用、遥感卫星应用相关的专项课程培训 。
本文图片
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成立中国西北工业大学于2017年4月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 , 来自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突尼斯、喀麦隆等国的6个高校及科研机构加入联盟 , 推动在航天领域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 。 2019年1月 , “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首届冬令营——“2019埃及之光”在埃及举行 , 来自非洲地区5国15所大学的百余名师生通过参加各类科学技术讲座 , 探索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的奥秘 。 2020年 , 联盟在埃及设立了联盟非洲区域发展中心 , 将进一步助力联盟拓展非洲区域合作交流网络 , 辐射带动非洲更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合作 。
研发合作提升自主能力
非洲太空行业组织“非洲空间”发布的报告显示 , 去年非洲各国用于空间项目运营的预算翻了一番 。 预计未来3年 , 非洲国家发射卫星数量将增长至110颗 。 非盟航天局官员伊斯兰表示 , 中国是非洲实现太空梦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 。 近年来 , 中非航天合作正向卫星研发与生产等领域拓展 , 有力促进了非洲国家航天事业自主发展能力 。
埃及是首个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开展卫星合作的国家 。 2016年 , 中埃签署援建埃及卫星总装集成及测试中心项目协议 , 并于2017年开始实施 , 未来将使埃及拥有首个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 。
“埃中双方有关合作进展顺利 , 项目将显著加强埃及航天技术能力建设 , 为埃及航天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埃及高教科研部部长哈立德·加法尔表示 , 建设工作完成后 , 中方将派遣专家安装相应设备并培训埃及技术人员 。 去年 , 中方已将重约250吨的所需设备运抵埃及 。
本文图片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