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一只玩具熊卖几十万,是谁在“炒熊”?( 三 )


由于积木熊的预售属性,加之二手商家成分鱼龙混杂,部分卖家并不通过电商平台交易,买家付订金或全款代购后遇到卷钱跑路的现象也不少 。据了解,曾有卖家谎称能代购到限量版积木熊并在微信群内集资订金,随后卷走数千万元的案例 。
值得关注的是,积木熊二手价格飙升之势最近已明显降温 。相比2020年一天涨价数百上千元的疯狂溢价,2021年至今的市场热情已不复从前 。李铮感受到的市场情况是,二手市场目前处于平均半年溢价10%左右的水平,其中大热款式溢价更高,但“一天一个价”的现象也不再发生 。
对于有人以理财产品看待积木熊、希望“炒熊”获利的现象,李铮表示:“虽然这几年大家看到的都是‘炒熊’盈利的例子,但投资一样事物,最基本的前提还是要自己喜欢,如果以后跌价至少能保留收藏;如果对市场不了解盲目跟风,那么就只能被‘割韭菜’了 。”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沈鹏熠表示,年轻人容易被披着潮玩外衣的新事物蛊惑,从事非理性投机行为,随着炒作链条延伸,风险会不断叠加 。疯狂溢价的泡沫终究会跌落到正常价格,盲目跟风可能承受贬值损失 。
战略定位专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把潮品当成收藏品进行炒作,同这几年的炒鞋事件类似 。从物品本身价值来说,潮品价格远超同类物品的价格,过度炒作不利于品牌营销的良性循环 。
【视点·观察|一只玩具熊卖几十万,是谁在“炒熊”?】在徐雄俊看来,市场经济是是基于合理利润基础上的等价交换,如果脱离了商业本质,品牌方肯定走不远 。“对于消费者来说,类似的盲目跟风炒作潮品,一旦击鼓传花落到自己手里,无人接盘,最终还是要自己承担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