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月球,人类能否再次重返?( 三 )



天文|月球,人类能否再次重返?
欧洲航天局(ESA)局长约翰·迪特里希·沃纳阐述了他对月球殖民地的设想 。 他将其命名为月球村 , 这是对非政府组织月球村协会(moon village association , 简称MVA)的一个呼应 。 已经有许多国家和欧空局开展了合作 , 一齐推动这一梦想成为现实 。 和蓝色起源相同 , mba的计划也围绕月球南极 。 南极 , 特别在是沙克尔顿陨石坑 , 可以长时间的避免月夜 , 利用太阳能发电 。
此外 , 月球村将由机器人在三个月内建造 , 直到人类宜居 。 如果我们有钱、有动力 , 并且大部分技术已经存在的话 , 那么我们在月球上建造就有可能实现 。 在商业化的未来 , 月球也可能因为旅游业而变得经济可行 。 人们设想了一个方法 , 可以通过在月球上建造一些有趣的东西 , 让人类在月球上不感到那么无聊 。 这可能是一个先进的月球殖民地 。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 , 如果人们因为在矿山或其他行业工作而需要在月球上生活更长的时间 , 我们也可以建造更多他们需要的东西 。

天文|月球,人类能否再次重返?
也许在一百年后 , 除简单的月球行走与月球跳远以外的其他娱乐活动将会出现 。 他们将拥有包括高耸的低重力过山车和其他众多游乐项目在内的、类似于“月球迪士尼”的主题公园 , 以及不断涌现的、代表我们的月球文明的名胜古迹——巴兹·奥尔德林清晰的脚印作为人类在月球英勇探险的起点已然被提议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的最佳备选 。
诚然 , 我们的设备已经能够在几千公里之外俯瞰地球 , 而一些企业则正在寻求投资太空旅行项目 。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正着力于研究亚轨道空间旅行技术 , 此举无疑为中国在新一轮月球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 不难想象 , 中国的企业们将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研究 , 从而成功将人们送达月球表面 。

天文|月球,人类能否再次重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正考虑利用他们的“大猎鹰火箭(Big Falcon Rocket)”将乘客们送入月球轨道 , 尽管其安全性仍备受争议;美国的猎户座跨度公司(Orion Span)则已经设想着建造一家太空旅馆 , 将自身的诸多业务扩展到月球似乎已是一件自然而然的进程 。
然而 ,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 , 从反响并不怎么热烈的公众调查结果来看 , 当前人们对于近月旅行尚且兴趣缺缺;而要使其廉价和高效到最终足以激起人们的投资热情 , 则可能还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 。 如果我们选择去造访火星和泰坦(Titan)、欧罗巴(Europa)等距离较远的卫星们 , 那么早在我们返回月球之前 , 死亡就会不可避免地降临;既然如此 , 我们何不在当下及时探索和建设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