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快递选择权何时自己说了算( 二 )
一名证券公司交通运输行业的分析师解释说,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分析,包邮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不用“额外”支付快递费、交易性价比较高的感觉 。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 。由于包邮量大,出于对快递成本的考量,电商卖家往往会优先选择愿意提供较低服务费的快递公司 。而快递公司为争取市场占有率,也会选择以低价换量 。这直接导致快递员的工作量攀升,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服务质量就容易“打折” 。“而消费者因没有快递选择权,最终只能被动成为这种低质服务的接受者 。”
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邮政管理系教研中心主任李晓龙也认为,多年来,在电商领域,快递公司通过以价换量逐步形成了寡头垄断竞争态势,快递价格低,快递公司只能通过压缩快递员单票派费缩减成本 。而快递员的工作量却有增无减,最终损害的是缺失选择权的消费者的利益 。
快递选择权能否“回归”消费者
对于快递服务,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同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消费者表示愿意用高价换好服务,即使多付一点费用也可以接受;有的更注重性价比,倾向于选择相同服务水平中价格较低的快递公司;有的消费者则建议电商卖家可以按照快递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价格设置几个快递服务档次,再从不同档次中各选一家确定合作关系,供消费者选择 。
【视点·观察|快递选择权何时自己说了算】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引导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加强系统对接,满足差异化服务需求,保障用户自主选择权 。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要推动落实“商品定价与快递服务定价相分离”的要求,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企业服务能力、商业信誉和快递价格选择快递服务 。
李晓龙表示,商品定价与快递服务定价相分离可以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快递选择空间,有助于引导快递企业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服务需求为目的,专注于快递服务本身质量的提升 。但是这其中涉及电商卖家、电商平台、快递企业与消费者等多方利益的重新划分,在实操层面恐有一定难度 。
比如,自选模式下,电商卖家需要对接很多快递企业以供消费者选择,这会提升其运营成本;电商平台需要变革现有系统,提供快递选择功能,建设成本也会增加 。同时,因为订单抽成是平台的一个收入来源,增加快递选择功能后,消费者从浏览商品到下单的时间变长,平台单位时间的营业收入也会下降 。
“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是电商卖家、电商平台以及快递公司共同的责任 。” 李晓龙建议,为转变目前电商卖家改变快递服务方式动力不足的现状,相关政府部门可适当出台一些支持政策 。比如,对主动实施商品价与快递价分离的电商卖家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矩阵|聚焦快递末端痛点 国内首款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中通启动应用场景内测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