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半月谈:“铁板一块”的房产中介费收费模式该改改了

从多校划片力图打破学区房坚冰,到八部门联合发文整治规范市场秩序,近期房地产市场重磅政策频出,进一步落实“房住不炒”,稳定市场预期 。与此同时,有不少群众呼吁,多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房产中介费收费模式也到了该改改的时候了 。更为精细化、定价合理的收费模式,既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也能切实减轻群众购房负担,更是体现房产经纪人劳动价值的有益之举 。
半月谈评论员 毛振华
购买房屋是大多数城市家庭穷尽大半生收入的一笔消费支出 。正因如此,在整个购房过程中,每一笔花销必然要精打细算,动辄数万元的房产中介费不可小觑 。

视点·观察|半月谈:“铁板一块”的房产中介费收费模式该改改了
文章图片

某小型中介公司在车上贴出广告招揽生意
对于费时费力提供了找房源、带看房、办理过户等各种服务的房产中介来说,收费自然无可厚非 。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商品,优质的服务能够给客户带来便捷与舒心,自然配得上更高的收费价格 。长期以来遭人诟病的,并非房产中介费本身,而是“一刀切”式按比例收费的“行规” 。
【视点·观察|半月谈:“铁板一块”的房产中介费收费模式该改改了】综观整个房产中介行业,中介费收取标准大都集中在房屋成交价格的0.5%到2.5%之间 。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2021年上半年,北京二手住宅成交参考均价为每平方米6.09万元 。以在北京购买一套60平方米的二手房、2%的中介费为例,所需房产中介费就高达7万多元 。而在现实中,北上广深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总房价超过300万元的比比皆是,动辄数万元甚至十几万、20多万元的中介费让不少群众备感压力 。
“为什么不能按每次提供的不同服务单项收费?”“成交总价500万元比400万元的房子服务内容并没有增加多少,为什么中介费却要多出几万元?”……围绕房产中介费,群众吐槽的焦点在于,无论房屋成交价是多少,经纪人提供的服务内容大致相同,中介费却因为成交价不同而千差万别,差出几倍来 。碰上北京四合院成交,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很多时候,高房价房源并不一定更难成交 。事实上,同一地段价格更高的学区房往往更容易成交,中介费却不会因为成交难度降低而减少 。
诸如此类的争议还有很多 。令人不解的是,这种“铁板一块”的收费模式已持续多年,除偶有打折,几乎没有明显松动的迹象 。
面对价格偏高的房产中介费,群众不买账而私下交易,或更换优惠中介的“跳单”行为频发 。就在不久前,一则新闻登上热搜:张女士着急买房,中介冒雨陪看38套房,看中了合适房源、支付了购房定金、协商了中介费用,没想到张女士转身找了另一家中介费更低的中介公司签订购房合同 。最终,原中介将张女士告上法庭,索赔要求得到法庭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