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我们该如何与“滤镜”相处?( 四 )


同样的,滤镜内容也不仅存在于小红书平台之中,凡是内容平台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具有其特征性的滤镜内容,比如早年间备受消费者诟病的电商买家秀与卖家秀、被网友嘲笑堪比换脸的短视频平台美颜滤镜,甚至在熟人社交的朋友圈中,这样的内容也无处不在 。
“现在还有谁拍照不加滤镜,大家都活在滤镜里,没有滤镜我也不快乐 。只要不是收了钱做硬广的虚假宣传,并且在文中给出相应的打卡建议,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罗菲说 。
“作为用户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很多内容平台都是UGC(用户生产内容),每个人本质上都希望分享美好的事物,包括电商平台的商家也希望自己的产品,以最好的场景、颜色、材质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孟孟说,虽然无法仅凭某一个平台作出重要的生活决策,但这些UGC平台给了他最好的生活方式创意 。
“比如小红书让我看到了原来家里还可以这么装修,厨房还可以具有这些使用场景,男生原来也能穿成这个样子 。我看到别人更好的生活方式后,也产生了同样的向往,而如何去实现它,中间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
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滤镜化以外,UGC平台的另一大特点是内容呈现的碎片化与实时化 。大部分普通人发布内容,通常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呈现,从而忽略了观看者视角下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也因此,UGC内容在一定语境下显得琐碎、粗糙,甚至会带来误解 。
但这也是UGC平台的魅力所在 。玉渊潭的樱花开了,香山的红叶泛红,故宫角楼亮起璀璨的装饰灯 。当天就会有游客拍下千姿百态的照片,更新在小红书等UGC平台上 。
走过路过的普通人发现和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他们的本意也许是秀一把摄影技术,也许是希望人们来点赞涨粉,但客观上,他们为更多人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信息 。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UGC平台的这些特质,也客观上要求平台方作出更多的努力,一方面引导创作者合情合理地使用滤镜,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 。
在互联网信息流的推荐模式下,小红书在内的所有UGC内容平台都要做好与多视角多元化内容长期共存、甚至是与争议共存的准备 。而如何在不断变化中维护好内容社区的氛围与质量,是每个平台方都应该长期保持警惕和思考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