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华还是不够狠( 二 )


后来为大众所熟知的快手故事 , 从此时真正起步 。
CEO 就位之后的快手如同装上引擎 , 它在2014年底正式改名为“快手” , 真正转型成短视频产品 , 并在7个月时间里 , 实现了日活从100万到1000万的增长 。 从等到2016年出圈时 , 它已经渗透到广袤的城镇与乡间 , 形成了老铁文化 。

|宿华还是不够狠
文章图片
图2/6

宿华团队带来的推荐算法 , 在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 。 这位热衷于写代码的学霸 , 儿时曾经在小霸王学习机上练习代码 , 大学时网名是“Big Bug” , 他沉迷于代码之美 。 在快手 , 他直到2016年才停止亲自写代码 , 投身更多的管理工作中 。
CEO 的活儿不好干 。 阿里张勇曾经援引马云的一句话 , “做CEO需要做好下地狱的打算 , 做CEO是个苦活” , 戏谑称“他(马云)把我推向了地狱” 。
完成了技术对公司的赋能之后 , CEO宿华的使命就变成了带队打仗 , 把快手推向更巨大的商业成功——这是他在此前33次失败创业中没有实现过的愿景 。
宿华曾经形容过自己作为快手 CEO 的变化:
早期就像在球场上当前锋 , 要解决的问题相对具体 , 比如球传到脚下之后 , 如何去过人射门 。 在直觉引导和大数据的矫正作用下 , 比较容易得出高效高质的决策 。
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 , 问题复杂性越高 , 决策的反馈周期也越长 , 他开始尝试两种解决方案:一种偏理性 , 看自己 , 也看外面 , 深入研究他们对过去和未来的认知 ,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研究策略;一种偏直觉 , 基于信息和感知做决策 。
理工男出生的宿华 , 本身更青睐第一种 , 需要快速决策时 , 才用第二种 。
然而 , 2017年7月的那个下午 , 这两套决策逻辑 , 显然都失效了 。
当时还在五道口启迪科技大厦b座22层的快手总部里 , 数据团队在周例会上分析了一款来势凶猛的竞品:抖音 。 团队详细呈现了抖音的产品和用户特点、商业模式、用户安装原因、安装前后在快手上的行为变化 。
但是 , 这没有引起在座高管的任何重视 。
一年之后 , 上线500天的抖音以1.5亿的日活 , 超越了上线七年的快手 。 更可怕的是 , 抖音在后来很长时间里 , 都保持着一条陡峭的增长线 。 日后 , 这演变成为商业世界里一场经典的反超行动 , 也成了此后宿华烦恼的重要来源 。
02
失控
关于宿华卸任 CEO 的原因 , 多数分析都指向了快手上市之后的糟糕表现 。
快手在港股上市的那天 , 也是一个周五 。 当时 , 快手办公区里一片平静 , 没有欢呼 , 没有庆祝仪式 , 没有财务自由带来的激动 , 就连下午茶 , 都是跟往常无异的薯片和小桔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