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离碳中和还有39年,现在都在忙活什么?( 四 )
文章图片
沙特阿美碳捕集技术试点项目
微软为一家空气碳捕获和储存公司 Climeworks 在冰岛的首个商业规模、完全可再生的工厂提供了资金 。微软也是其客户,以每吨 600 美元左右的价格购买捕获的二氧化碳,购买一吨就抵消一吨碳排放 。
在 2020 年,微软排放了相当于 11,164,000 公吨的二氧化碳 。如果用捕获碳实现碳中和,微软面临近 67 亿美元的账单 。
可以看出这种技术目前成本较高,普及推广还需要时间 。
还有一种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混凝土中 。加拿大一家公司 CarbonCure,就将其他工业流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矿化,储存于混凝土中 。
Google CEO 桑达尔?皮查伊在今年 6 月份的一次直播讲话中表示自己非常焦虑 。他说,“我们希望,人们发出的每一封 Gmail 电子邮件,在Google搜索框中进行的的每一次查询,都完全不含碳 。这是我们的『登月计划』,这令我倍感压力 。”
【视点·观察|离碳中和还有39年,现在都在忙活什么?】不管我们对碳中和的感知是概念还是实际,39 年后的碳中和目标拆解到当下已经并不遥远,甚至已经迫近,需要更多的人“倍感压力”的同时,再不必担心停电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
- 视点·观察|拍照搜题等同作弊 App叫停后如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