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击碎“容貌焦虑” 医美广告强监管落地

容貌不佳就是懒惰贫穷?容貌出众就是勤奋成功?近年来,“容貌焦虑”一词频现,颜值经济演变成一门生意,但乱象也层出不穷,其中医美广告成“重灾区” 。继此前公开征求意见后,《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出台 。
11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指南》,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打击制造“容貌焦虑” 。然而,医美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虚假宣传医生资历、整容失败等乱象丛生 。随着医美广告监管政策落地,医疗美容市场进一步被规范 。

视点·观察|击碎“容貌焦虑” 医美广告强监管落地
文章图片

重点打击
《这届年轻人该怎么对抗容貌焦虑?》是美莱医疗整形美容医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一文,“其实很多女孩都有过这样那样的容貌焦虑,她们嫌弃自己皮肤不好、鼻子不够挺……为了自信,她们选择整形或其他方式改变自己” 。在推文中,美莱将容貌焦虑和整形两个话题结合起来,紧接着在推文附上了各个项目的价格 。
【视点·观察|击碎“容貌焦虑” 医美广告强监管落地】但现在,“容貌焦虑”相关的宣传行不通了 。《指南》提到,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着力解决危害性大、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 。
其中,制造“容貌焦虑”被列在了首位 。《指南》称,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是重点打击情形之一 。
此外,违反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等法律法规规定,对未经药品管理部门审批或者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作广告;宣传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诊疗科目和服务项目;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人物专访、新闻报道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对食品、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宣传与医疗美容相关的疾病治疗功能等情形也将被重点打击 。
新氧科技风控委员会负责人张力明表示,医疗美容同时具有医疗属性及消费属性,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指南》规范了医疗美容市场,也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视点·观察|击碎“容貌焦虑” 医美广告强监管落地
文章图片

乱象丛生
医美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 。《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约1975亿元,预计到2023年其市场规模将达3115亿元 。然而,频繁发生的事故乱象也让行业饱受争议,虚假广告、编造评价、仿冒混淆层出不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