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笔者想从角色问题开始考察 。 这里所说的角色 , 不是指玩家的代理表象(替身 , avatar)的各种特性 , 而是指在屏幕上因视觉而被认知的画像 。 不必多说 , 视频游戏在屏幕上所显示的角色是表示了除了其本身之外的某种东西的“符号” 。 本论文打算使用因为PC的用户图形界面被大众所知的“图标”(icon)来称呼它 。 所以 , 本文所说的“图标”并不限定于(查尔斯·桑德斯分类中的)“类似符号” , 而是包括性地指代视觉上的符号 。 另一方面 , 视频游戏中的角色 , 是由于电子程序而被赋予了一定量(像素数)而呈现在屏幕上 , 也是作为玩家“操作”对象的“物体”(object) 。 这个因为电子程序而在屏幕上被描绘勾画出的物体 , 在玩家遵从着运算法则操作这个物体的情况下来成为一款游戏 。 比如说《超级马里奥兄弟》中的角色“马里奥” , 在表示图3包装上的插图和图4真人版电影里的登场人物的意义上就是“图标” 。 (当然可以表示的对象并不只限定于这些……)然而“马里奥”同时还是一个由长16像素 , 宽12像素的正方体群所构成并登上屏幕(电脑程序内)的“物体” 。 玩家把这个“物体”当做在游戏世界中的“自己” , 用谨慎的操作来进行游戏 。 这个作为操作对象(物体)的“马里奥” , 并不一定要有一个在屏幕外的参照物(相似物) 。 在这个情况下 , 它就不是一个“符号”了 。 如果整理一下上面的说法的话 , 就是如下所述:
图标(表示屏幕外某些东西的符号)
物体(在程序内部及屏幕上被一定量和机能所定义的对象)
文章图片
图3 红白机版《超级马里奥兄弟》的包装(任天堂 , 1985年)
文章图片
图4 《超级马里奥 魔界帝国的女神》(1993年公布)DVD版的包装
文章图片
图5 《超级马里奥兄弟》中的人物“马里奥”(长16?宽12的像素画)
需要注意的是 , 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 也就是经常被同时感知到 。 可以说当出现在视频游戏的屏幕上时 , 物体常常就是图标 , 图标又常常就是物体 。 这也许与齐泽克和东浩纪所指出的屏幕的“双重化”——图像和象征——不是一回事 , 但这也确实可以被称为“双重化” 。
视频游戏中的角色既是图标(符号) , 同时又是物体(对象) 。 这个事实或许并不需要特别指出也是不言自明的 , 但笔者认为在讨论两者的关系及关联方法上 , 却有着在其他的虚拟空间和媒介上所看不到的 , 属于视频游戏的独有特性 。
推荐阅读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养殖|科创信达冠名!第二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帷幕:推动畜牧行业新升级
- 平板|消息称 ROG Flow Z13 游戏平板搭载锐龙 6000 处理器
- Lenovo|联想将推出135W Type-C充电器:游戏本告别“砖头”
- 认识论|管理好时间,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 数字化|商场数字化有本“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