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国天眼下,那些追寻星空的少年( 三 )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学习和观测中 , 同学们被浩瀚的星空和宇宙所深深吸引 , 立志去探寻那些未知的神奇与伟大 。 而在一次次活动中 , 杨柱飞和任川贵也更加坚定“兴趣与好奇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这一信念 。
“天文看似对考试成绩没有什么帮助 , 但是却帮助大家打开了世界观和宇宙观 。 尤其对于发展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来说 , 天文让大家拓宽了眼界和格局 。 ”任川贵说 。
以前 , 平塘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和天文有关的比赛、活动 , 也很少去外面交流 , 更不用说见到什么天文学家、科学家 。
“天眼”落成后 , 经常有国内外的天文学家、科学家来访 。 物理学家杨振宁来了 , “脉冲星之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贝尔来了 , 英国国家航天中心主任安努·奥吉哈来了 , 中科院院士武向平来了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科学家胡景耀来了……他们不仅来看“天眼” , 也走进学校 , 给学生、老师、干部等开设讲座 , 普及科学知识 。
2017年10月 , 杨振宁到访“天眼”时特别提到 , 平塘要在“天眼”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 , 抓好青少年对天文科普知识的普及教育 , 激发他们对学习天文科普知识的欲望 。
这几年 , 依托“天眼” , 平塘建立了“中国天眼”少儿研学基地 , 配套完善系列活动功能 , 以“中国天眼”、天文体验馆、南仁东纪念馆、航空航天馆等为重点 , 设计精品课程 , 创新推出天文研学产品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自“天眼”竣工以来 , 每年也都要在平塘和贵州省其他地方举行天文科普活动 。
改变一代少年的人生轨迹
在“天眼”的影响下 , 在天文的拥抱中 , 平塘学生走出去的脚步快了起来 。
2018年 , 刘章韬、邓国滔等天文社成员首次代表平塘 , 参加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 , 创下平塘历史上第一次有选手参加全国天文奥赛的纪录 , 并且取得全省第二、第六的成绩 。
2018年 , 天文社选派5位学生代表 , 同来自海内外的700多名优秀青少年学生 , 参加在贵阳举办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 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一个论坛上 , 刘章韬作为平塘县学生代表 , 与来自贵阳和美国的两位中学生 , 分别做了天文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方面的主题演讲 。
2019年 , 天文社成员王五四再次代表平塘参加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 一路进入复赛 , 最终获得“小荷奖” 。 当时 , 是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给他颁的奖 。
在朱进看来 , “天眼”给平塘的天文科普教育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 “天眼”落成不久后 , 他就在一次会议中向贵州省有关领导提议 , 应该在平塘开设天文课 。
2017年8月 , 平塘县选了20多个中小学校作为试点 , 邀请北京天文馆、天津科技馆的4位老师 , 对教师进行一周的教学培训 。 9月份 , 这些学校便开起了天文课 。 经过几年推进 , 截至2020年秋季 , 平塘县已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天文科普教学全覆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