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亏损242亿 “狂蹭”元宇宙的商汤科技遇上市魔咒( 二 )
换句话说,技术相对领先的商汤科技,正遭遇着“完成了任务却收不到酬劳”的尴尬处境 。
多元“危机”与研发“困境”
事实上,由于AI技术作为一项通用型技术,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往往需要融合进入其他技术或者场景之中,其服务型属性较重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I更多需要遵从于甲方需求做出调整,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特征明显,难以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规模化复制 。
事实上,为了解决AI技术的规模化运用及部署问题,商汤科技也曾有多重举动 。
一方面,频繁地拓展业务,以提升公司场景和技术能力的覆盖面 。作为四小龙企业中业务单元最为丰富的企业,据招股显示,商汤科技业务已覆盖智慧商业、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十余个领域 。
但是,在不断多重场景之后,多业务发展带来的业务分散与管理成本提升问题凸显 。与此同时,其投资56亿元用于通用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及其相关领域扩张,不仅面临着底层技术研发困难,芯片自主能力薄弱等方面的困境,同时也正对公司的企业营收造成新的挤压 。
有业内人士向新浪科技直言,“若商汤无法产生足够的收入,可能会继续于未来遭受重大损失,并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 。
文章图片
投资40亿,商汤科技AI超算中心建筑形如“芯片”
什么热,就蹭什么?
相比于“竞品”,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是目前“视觉四小龙”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家 。但是,在人员规模超出其余三家企业的同时,商汤科技的亏损规模也远超其他三家 。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云从科技累计亏损近29亿,依图科技累计亏损51亿元,旷视科技累计亏损近143亿元,而商汤科技则亏损达205.5亿元 。
一路狂飙突进当中,“学术派”氛围浓厚的商汤科技,对于风口的兴趣程度也十分浓厚 。
2016年成立之初,AI公司盛行比拼论文数量与参加各类技术比拼,商汤凭借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持续保持公司在CVPR、ICCV和ECCV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长期靠前 。
2018年以来,基础软硬件等新型基础设施崛起,商汤对于AIDC大装置的研发推进工作启动 。
进入2021年,造车开始成为科技圈热点,商汤紧接着又在今年推出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新品牌——SenseAuto绝影 。
而在最新的IPO招股书中,商汤科技又“狂蹭”了一波元宇宙概念,招股书中47次提及元宇宙 。
上述业内人士在感慨商汤蹭热点速度的同时,也对其长期亏损情况表示担忧,“AI已经到了商业化落地阶段,盈利能力正在成为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关键,一直在拓展边界的商汤科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赚到钱呢?”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
- 视点·观察|拍照搜题等同作弊 App叫停后如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