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风口浪尖上的中国知网:如何平衡公益性与商业性?( 三 )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 。知网补偿作者的案例说明期刊授权存在缺陷 , 需要改进 。中文学术期刊所能支付的稿酬 , 受到经费限制 。我们很难想象 , 短期内中文学术期刊有更多的经费来源 , 大幅度提高稿酬显然难以做到 。
知网补偿作者之后 , 有没有权利删除作者的文章?从纯粹商业的视角来看 , 知网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 。但从知网作为平台 , 作为知识展示平台 , 作为在市场上有支配地位的平台来看 , 知网似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 除非作者不愿授权 。
平台本身有公益性特征 , 但平台发展又有商业化背景 , 需要在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实现利益平衡 , 必须对公益性与商业性进行权衡取舍 。没有收入 , 商业平台无法生存 , 生存都困难 , 谈何社会责任?生存都难时 , 平台即使要增强公益性 , 也可能有心无力 。平台如何有效竞争?头部平台何去何从?这是个问题 。作者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扩散 , 带来更多收益 , 作者理应有分享收益的机会 。世界不公平的一部分原因 , 就是有人利用数字化和全球化 , 得到了更多的获利机会 , 获利能力大增 。对于商业平台 , 与内容提供者的作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 收入分成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知网这次与作者之间的争议 , 再一次说明数据平台的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冲突 , 说明平台经济的规制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深思 。
公益的事 , 在许多时候需要政府来办 。依靠财政拨款建立 , 可以免费使用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内容的提供上 ,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知网的平台功能 。对于知网来说 , 因此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不可能小觑 。但是 , 平台整合内容的技术优势所带来的收益(如查重服务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压力 。
公益的事 , 也可以由非营利性机构来办 , 但如果收费的话 , 收费标准和方式应该有相应的规制 , 以保证公益性目标的实现 。
(作者杨志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贸经济》《财经智库》副主编 , 著有《新中国财政政策70年》《大国轻税》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