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哈啰、嘀嗒顺风车被提醒式约谈 网约车平台变现路在何方

哈啰、嘀嗒顺风车被提醒式约谈 网约车平台变现路在何方
本报采访人员/郭梦仪/北京报道
对于网约车行业而言 , 顺风车的合规问题始终是一把悬顶之剑 。
12月7日 , 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 。 提醒指出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的“附近订单”功能偏离顺风车本质 , 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 , 用户头像显示性别、开展长途城际服务等方面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
独立分析师林才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这次约谈叫提醒式约谈 , 是事前监管 。 “看到互联网这块 , 监管的脚步已经走到预防性的阶段 , 所以相关部门对顺风车的理解很透彻了 。 这给互联网平台提个醒 , 要创新也要注意公共责任 , 不是犯错了才觉醒 。 ”
在林才涛看来 , 顺风车业务的商业化受到严格的限制 , 网约车平台应该更多的寻找其他的新增弥补 。 “比如滴滴现在做青菜拼车 , 也是为了提升自身抽成的比例的一个方式 , 另外 , 滴滴现在也在做社区团购 , 同城配送或许也是提升当前网约车变现的另一类方式 。 ”
防御性约谈
嘀嗒出行和哈啰出行对于此次约谈的回应可谓火速 。 消息被曝出当日 , 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作为合规顺风车事业的开拓者 , 嘀嗒出行会认真落实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 , “连续6年始终倡导和坚持顺风车本质特征 , 坚决抵制非法营运 , 不把顺风车做成廉价网约车” 。
哈啰出行的相关工作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哈啰顺风车在11月底关注到交通运输部关于顺风车行业的四点要求后 , 第一时间对照检查 , 并积极启动了部分产品的优化相关动作 , 优化后的产品将于近期上线 。 哈啰顺风车将在各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 , 以安全为红线 , 持续为用户提供绿色、便利的出行服务 。
顺风车乱象屡见不鲜 , 顺风车服务该如何保障乘客安全 , 依法开展经营 , 在近期成为了热议话题 。
广东的用户徐先生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其在12月9日乘坐顺风车 , 就遇到了本来50分钟车程做了5小时的事情 。 “因为到处接人送人 , 必须凑满一车才走 , 本来好好地互惠互利的东西 , 弄得变味了 , 而且真的什么车都能做顺风车 , 今天是一辆很老的国产手动挡力帆汽车 , 听着发动机声音就不正常 , 到处异响 。 ”
无独有偶 , 黄先生从淮安打顺风车到南京南站 , 司机也是中途接私活拉人 , 导致自己没法赶上高铁 , 留宿了南京 。 “事后举报 , 客服说司机和乘客都是平台的客户 , 能做的只能是让他停运三天 , 补我20块钱打车费 , 留宿南京的费用还要我自己承担 。 ”
嘀嗒出行指出 , 提醒式约谈表明 , 作为新生业态 , 顺风车和网约车存在诸多本质不同 , 但部分产品功能在公众认知中也容易发生混淆 , 因此 , 平台的产品和功能设置应更加精准反映顺风车本质特征 , 并及时向公众做好普及和沟通 。
目前 , 嘀嗒出行已构建“覆盖车辆准入、行前预防、行程保护、行后监管、平台安全支撑”的五大模块、31项安全机制的安全体系 , 并通过“凌晨1点到5点停服”“长距离出行仅限800公里之内”“虚拟头像不显示性别差异”等“场景限制”进一步确保运营安全 。
同时 , 嘀嗒出行已将“附近订单”功能修正为更能精准反映顺风车本质特征的“临时路线”功能 , 让“临时外出”的车主能够基于自身出行需求、通过商圈提前发布出行信息、快捷匹配顺路乘客 , 共创绿色出行生态 。 “临时路线”和“常用路线”一起 , 共同受到平台每日接单次数及合乘价格限制 , 合乘价格为当地商业运营车辆定价50%左右的一口价 , 在嘀嗒平台上 , 任何顺风车主都无法实现以营利为目的 。
采访人员从企查查数据了解到 , 目前我国共有5100余家顺风车相关企业 , 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在2015年左右达到最高峰 , 2019年新注册528家 , 今年前三季度新增320家 , 同比下降21.4% , 其中第三季度新增113家 。 从地区分布来看 , 广东以457家企业排名第一 , 山东、贵州分列二三位 。
网约车平台亟须新增利点?
回顾从2014年开始的共享出行发展史 , 顺风车一直是网约车企业最看重的“现金奶牛”之一 。
一位接近滴滴的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出租车即便现在也只是在探索收取少量服务费的方式 , 而顺风车是少有的能带来正向现金流的事业部 。 当年 , 滴滴内部深度研究过哈啰、高德等竞争对手的产品 , 发现其他公司的产品相比滴滴下线顺风车前的版本区别不大 , 员工总人数都很少 。
当年滴滴顺风车的停摆 , 让哈啰出行和嘀嗒出行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 嘀嗒出行抓住了滴滴顺风车业务整改的空档期 , 抢占了大部分顺风车市场 , 最终成功夺得了其中近七成市场 。 根据 Frost & Sullivan 咨询公司的报告 , 按 2019 年搭乘次数计算 , 嘀嗒在中国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 , 市场占有率达到 66.5% 。 而2019年12月 , 哈啰出行也随之上线了顺风车业务 。
林才涛表示 , 顺风车商业化如今已受到严格限制 。 顺风车的管理难以做到如其他网约车业务那般严格的程度(相关运营资质+个人信息登记) , 本质上不属于营运车辆 , 还是得以顺风车的本意去严格规范业务范围 , 否则肯定有人会钻空子 , 变成非法营运车辆 。 因此 , 包括滴滴在内的多家网约车平台 , 都在积极探索业务新增点 , 弥补当年因为顺风车损失的部分 。
而此前在顺风车上栽跟头的滴滴 , 已经是在保守经营 , 同时在其他领域探索新利益增长点 。 滴滴CEO程维4月公布的“0188”三年战略目标时曾提到 , “滴滴国内业务将双曲线推进 , 一是持续完善一站式出行平台 , 二是小桔车服、自动驾驶、金融、智慧交通等业务持续发力 , 同时探索新赛道” 。
于是便有了滴滴对于原有业务的提升更新和对新赛道的拓展 。 今年以来 , 滴滴陆续推出了跑腿、货运、社区团购等新业务 。 而在原有业务方面 , 滴滴调整了金融事业部、出租车事业部架构 , 将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为自动驾驶公司完成5亿美元融资、将滴滴拼车更名“青菜拼车” , 在低线市场推出新品牌花小猪打车 。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傅蔚冈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网约车作为高频业务 , 即便是网约车的合规成本较高 , 但随着订单量的增加 , 尤其是近期快的出租车品牌升级并补贴、以及青菜拼车与花小猪等各业务线产品的诞生 , 其整体订单量提高 , “薄利多销”使得盈利能力大大增加 。
【中国经营报|哈啰、嘀嗒顺风车被提醒式约谈 网约车平台变现路在何方】此外 , 林才涛认为 , 滴滴现在也在探索布局社区团购 , 同城配送或许也是提升当前网约车变现的另一类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