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海正药业44亿收购再调整 高瓴资本有望成二股东


投资者网|海正药业44亿收购再调整 高瓴资本有望成二股东
文章图片
图1/1

《投资者网》蔡俊
快半年过去 , 海正药业(600267.SH)仍在修改收购方案 。
今年12月5日 , 海正药业公告修改后的收购瀚晖制药的方案 。 对比今年7月的老方案 , 新方案维持44亿元对价不变 , 但支付方式上做出重大调整 。
这家曾有过辉煌历史的上市公司 , 自2018年新任管理层陆续到位后 , 开始刮骨疗伤 。 “瘦身”被放在战略首位 , 海正药业不断出售资产 , 经历业绩阵痛后 , 目前又站在十字路口 。
向前走 , 如本次收购落地 , 高瓴资本将成为海正药业的第二大股东 , 或深化内部改革 。 若原地不动 , 收购不能着落 , 海正药业或无法借助新力量 , 只能自我改革 。
近半年的定增调整
收购瀚晖制药的方案 , 海正药业最早在5个月前发布 。 瀚晖制药成立于2012年 , 由海正药业、辉瑞联合出资设立 。 2017年 , 高瓴资本通过旗下平台HPPC , 受让辉瑞持有的瀚晖制药全部股权 。 目前为止 , 高瓴资本、海正药业各自持股瀚晖制药49%、51% 。
今年7月 , 海正药业公开收购瀚晖制药方案 , 目标直指高瓴资本持有的49%股权 。 根据方案 , 海正药业以对价44亿元 , 通过定增、可转债、现金支付等三种方式 , 拟全资控股瀚晖制药 。
不过 , 方案一经公开 , 就收到上交所的问询 。 一段尘封3年的资本往事 , 也再次被揭开幕布 。
2017年 , 辉瑞决定退出瀚晖制药时 , 海正药业放弃了优先购买权 。 之后 , 高瓴资本以2.86亿美元(约19.02亿元)受让49%的瀚晖制药股权 。 三年后 , 海正药业拟溢价138.62% , 即44亿元收购 。 2018年至2019年 , 瀚晖制药的净利润分别为5.29亿元、5.41亿元 , 并未有超预期的增幅 。
因此 , 此项交易估值的合理性 , 也成为上交所问询的重点 。 海正药业在回复函里表示 , 放弃优先购买权是基于当时现实的困难 , 估值溢价是因为瀚晖制药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 也将开拓药品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
消声、沉寂 , 海正药业的收购方案从夏季走过秋季 , 一直杳无音讯 。 直至近期 , 海正药业才公告 , 对收购瀚晖制药的方案做出调整 。
根据修改方案 , 海正药业仍保持44亿元对价规模 , 但支付方式上做出重大调整 。 18.85亿元定增不变 , 而原计划10.15亿元可转债、15亿元现金 , 分别调整为18.15亿元、7亿元 。
【投资者网|海正药业44亿收购再调整 高瓴资本有望成二股东】一增一减 , 海正药业支付的现金减少超过一半 。 截至今年上半年 , 海正药业的货币资金为15.05亿元 。 考虑到高企的负债 , 原方案中15亿元现金支付 , 无疑将消耗资本、加重负担 。
不过 , 海正药业在修改方案中 , 将调整原因解释为“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 对此 , 就调整是否为资金紧张无法完成现金支付 , 《投资者网》向海正药业求证 , 对方未予置评 。
两年出售资产34.5亿元
海正药业所说的困难 , 非一日之寒 。
2018年 , 海正药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 蒋国平成为新董事长 。 2019年5月 , 海正药业的管理层也经历“大换血” , 并确定“瘦身、聚焦、优化”的新战略 。
这个新战略 , 是针对海正药业惨淡的现实 。 新管理层彻底接手前的2018年 , 海正药业净利润为-2.37亿元 , 一度陷入亏损境地 。 为了扭转颓势 , 新管理层把“瘦身”放在首位 。
所谓瘦身 , 指向了海正药业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 包括负债高企、在建工程庞大、研发支出低效 。 而瘦身的途径 , 是出售子公司股权、固定资产 。
今年7月 , 海正药业公告2019年以来的资产出售情况 , 包括4家子公司股权、4套房产 , 共计34.5亿元 。 其中 , 子公司股权、房产分别实现成交金额31.4亿元、3.1亿元 。
回头看今年7月的收购方案 , 海正药业敢于在货币资金15.05亿元的情况下 , 以15亿元现金购买瀚晖制药的部分股权 , 信心的来源可能是不断出售资产 , 能预期回笼资金 。
不过 , 收购方案经过调整 , 现金支付的规模减半 , 可转债的规模由10.15亿元增至18.85亿元 。 8.7亿元的增量债务 , 将加重海正药业的负担 。
截至今年上半年 , 海正药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57.44% , 其中短期借款27.36亿元 。 如果海正药业的资产出售、主营收入达不到预期 , 导致现金回笼跟不上持续加重的负债 , 那么或造成又一轮的危机 。
对此 , 《投资者网》就调整方案增加可转债规模是否会加重负担等问题向海正药业求证 , 对方未予置评 。
高瓴资本有望入局
如果说高负债是果 , 那么过去多年沉积的过剩、低效资产就是因 。
2018年年报中 , 新任管理层直接指出 , 海正药业“结构性闲置产能过剩严重、研发投入较高但研发产出效率低” 。
闲置产能过剩严重 , 指的是在建工程过多;研发产出效率低 , 指的是成功开发的药品较少 。
2019年底 , 海正药业发布资产减值报告 。 根据第三方机构新世纪评估的建议 , 海正药业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9.41亿元;对研发项目支出费用转化处理4.12亿元 , 并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2亿元 。
计提在建工程、研发费用转化 , 导致净利润承压 。 考虑到一直在出售资产 , 2019年海正药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2亿元 , 同比下降332.5% 。
阵痛过后 , 海正药业开始业绩回暖 。 今年上半年 , 海正药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6亿元 , 同比增加2750.79% 。
凡是过往 , 皆为序章 。 新任管理层在解决过去遗留问题时 , 也在布局未来 。 不过 , 海正药业在2018年报里既坦诚但欲言又止:“内部管理构架不尽合理 , 内部沟通成本较高” 。
2019年报与今年半年报中 , 海正药业对内部架构的改革没有详细透露 。 因此 , 本轮收购瀚晖制药 , 引入高瓴资本作为股东 , 被市场视为潜在的鲶鱼效应 。
根据修改后的方案 , 海正药业将发行18.85亿元定增 , 收购高瓴资本持有的瀚晖制药部分股权;若收购完成 , 高瓴资本将持有海正药业21.53%股权 , 成为第二大股东 。
晋身第二大股东 , 高瓴资本在海正药业就有了非常大的话语权 。 2019年 , 高瓴资本对瀚晖制药进行架构大调整 , 团队重组为肿瘤药物、基础药物、抗生素等三大事业部 。
就高瓴资本若成为第二大股东 , 是否会派人员进驻董事会等问题 , 《投资者网》向海正药业求证 , 对方未予置评 。 (思维财经出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