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蓝莓君
来源:蓝莓财经(ID:ITparty)
【|小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的小米 , 正风光无限 。
根据IDC、Canalys等多家市场研究机构显示 , 小米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货量位于全球第三名 。 这是自2014年第三季度之后 , 小米再次重回全球第三的好成绩 。 创始人雷军自然难掩激动之情 , 在个人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多次提起此事 。
而且 , 小米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也不差 。 小米今年第三季度总营收、净利润创单季新高 , 营收722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34.5%;经过调整净利润为41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18.9% 。 全球手机出货量4660万台 , 同比增长45.3% , 在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8.9% , 是五大厂商(苹果、华米OV)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厂商 。
此外 , 小米2018年在港股上市之后 , 虽然经历过低谷 , 但是今年小米的股价一直在回升 , 截止到2020年12月10日 , 小米集团港股股价为27.60港元每股 , 总市值达6869.32亿港元 。
文章图片
图2/4
销量高、财务好、二级市场认可 , 如此风光的小米 , 怎么能说它过时呢?
过去:崛起迅速、开创时代
小米成立于2010年 , 今年是小米成立10周年 。 2020年8月11日 ,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一往无前”的公开演讲 。 在这次演讲中 , 雷军对小米过去10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 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 演讲时间很长 , 其中有着为大众所知或大众不知的小米发展史 , 也包含着一些小米的成功经验 , 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
能收获到大量关注度 , 与小米的崛起速度不无关系 。 成立仅10年的小米 , 在2019年就入选了世界500强企业 。 从小米历年来的营收曲线上能直观看出其增长速度 。 崛起迅速的小米自然受到大众的关注 , 其成功经验自然也能让人受益匪浅 。
文章图片
图3/4
成功的人说过的话就像是“圣经”一般 , “信徒”们对其深信不疑 。 最典型的就是雷军的“风口论” , 吸引众多创业者奔赴风口 。 小米的成功因素有很多 , 在本文中我们只简单说几个 。
首先 , 是小米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模式 。
创业初期 , 雷军的想法就是用互联网、软件、硬件组成小米的“铁人三项” , “互联网最好的是谷歌 , 软件最好的是微软 , 硬件最好的是摩托罗拉 , 将他们三家的精英集合到一起做手机” , 抱着这样的想法 , 小米进入手机行业 。 用互联网模式 , 另辟蹊径 , 对手机行业进行降维打击 。
互联网模式的核心就是不依赖于硬件利润 , 利用软件+硬件提升用户体验 , 用低廉的价格获取用户 , 然后通过互联网服务获取利润 。 这与互联网行业的流量变现模式相近 , 走的是获取流量——分发变现的道路 。
伴随着小米的互联网模式产生两个战略 , 一是性价比 , 二是饥饿营销 。
在手机硬件上堆料 , 早期定价与成本相当或低于成本价 , 用“性价比”获客 。 性价比正吸引一些对手机配置有要求 , 但没有太多的钱去支持品牌溢价的人群 。 且性价比易形成口碑 , 用户会自己对好友安利 , 进行二次传播 。
饥饿营销是指限量抢购 , 制造出“供不应求”的情况 。 早期的小米因为产能不足 , 所以进行“限时抢购” , 但后期 , 这种方式成为了小米新机销售的常备 。 饥饿营销有两个好处 , 一方面可以制造出稀缺的“假象” , 让消费者们趋之若鹜;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 , 根据摩尔定律 , 电子元器件成本会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 , 小米手机前期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 , 限量生产、抢购 , 后期现货之后 , 电子元器件价格已经下降 , 小米可以因此降低成本 。
其次 , 饥饿营销只是小米在产品发售上的营销 , 对小米的崛起起到关键作用的 , 还有小米的互联网营销 。
移动互联网下半场 , 私域流量成了“香饽饽” , 被多家互联网公司重视 。 而小米 , 可以说是较早注意到私域流量运营的企业 。 做MIUI时的社区运营 , 红米手机在QQ空间中发售等等 , 都体现出小米对私域流量的重视 。
而在没有私域流量这一概念时 , 小米高管黎万强 , 将这些总结在其书《参与感》中 , 衍生出著名的“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 , 做粉丝 , 做自媒体 。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 , 设计互动方式 , 扩散口碑事件 。
简单来说就是产品上做爆品 , 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 , 做粉丝运营、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 , 用网络拉近小米与用户的距离 。 这其中的做法包括但不限于:高管在各个媒体平台上发生 , 在小米社区内派工作人员 , 新品设计时征求用户意见等 。
小米崛起迅速的原因也不止只有他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营销 , 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 , 市场环境、高管努力、线上渠道、IoT生态等等 。 雷军在小米10周年公开演讲中 , 总结MIUI成功的互联网方法论 , 用了7字口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 这自然也是小米的成功经验之一 。
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确实对硬件企业造成了降维打击 , 小米模仿者争先恐后进入智能手机行业 , 促成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繁荣 。 手机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拉低了智能手机的价格 , 也降低了人们进入移动互联网的门槛 , 间接促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繁荣 。
现在:提着“老刀”再上阵
彼时的小米 , 懂用户 , 懂营销 , 懂产品 。 过往的成功经验被奉为“圣经” , 也就是小米的“老刀” , 今年三季度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 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这些“老刀”的作用 。
一是小米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衍生出的性价比战略仍是小米的“利器” 。
小米依旧凭借低价、性价比获客 。 今年三季度 , 小米在欧洲市场占据第三的位置 , 表面上看 , 华为受美国制裁让出来的欧洲市场被小米承接 , 可实际上 , 小米手机出货量高的依旧是红米 。
根据Canalys的数据 , 第三季度红米Note 8系列3个月销量破千万 , 累计销量达到了4000万 。 而在小米上半年6400万台的出货量中 , 红米Note 8和Pro版加起来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
红米的作用就是维持小米的性价比标签 , 不过小米在上探高端时 , “性价比”也挥之不去 。 去年的小米9上探3000元价位 , 今年的小米10上探4000元价位 , 不过在同期竞争对手的定价与配置面前 , 由于小米10的强势堆料 , 不可避免的又被打上性价比的标签 。
另外 , 小米在上市前 , 曾承诺自己的硬件毛利率不超过5% , 注定了小米“性价比”的标签不容易丢掉 。
二是饥饿营销战略仍然存在 。
在8月11日的十周年庆典上 , 小米发布了一款红米K30至尊纪念版 。 在这款手机上 , 可以看出红米的“刀法精湛” 。 在K30 pro的基础上 , 将高通骁龙865处理器砍成联发科的天玑1000+ , 降低了闪存速度 , 增加了屏幕刷新率 , 将价格重新下探到1999元 。
这款“真香”机型推出后采取了预约抢购的方式 , 好多消费者抢了好多次都没有抢到 。 而在双十一期间推出的红米K30S至尊纪念版同样采用预约抢购的模式 , 小米的“饥饿营销”在这两款机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
在双十一演讲中 , 雷军曾就饥饿营销问题解释是前期生产能力不足 , 但是小米如今已经走过了10年 , 依旧在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 。 从这点可以看出 , 现在小米的“饥饿营销” , 不是因为产能不足 , 更像是一种凸显红米“性价比”标签的工具 。
那么目前小米的产品线划分就很明显了 , 低档走量 , 高档机型继续上探高端市场 , 然后通过极致性价比机型稳定自己的性价比形象 。
三是在互联网营销方面 , 小米的很多策略也没有变 。 为了增加用户的参与度 , 小米的高管经常在微博上收集意见 , 做自媒体等 。 董事长雷军入驻B站、小红书等平台 , 为产品做宣传;小米系高管卢伟冰、洪峰等也都会在微博上发言 。
小米的“老刀”也不止于此 , 从很多细节处也能看出 。 比如小米的互联网变现方式 , 小米手机游戏模式界面的推荐游戏 , 出现在负一屏的广告 , 电视打开界面的广告 , 这些细节都体现着小米是怎样通过广告变现的 。
未来:老刀渐钝 , 新刀在锻 , 问题仍存
小米的“老刀” , 变得有些生锈 , 不那么锋利了 。
比如针对极致性价比机型采取的“饥饿营销”方式 , 被消费者们戏称为“耍猴” , 对小米的品牌塑造反而是一种劣势 。 而且 , 小米的性价比机型虽然“香” , 但也有与其对标的机型 , 会造成消费者的流失 。
之前华为采用荣耀品牌对标小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在小米8发售时 , 一位朋友正想为高中毕业的弟弟选购手机 , 在尝试抢了一两次之后 , 就选择了与小米8对标的荣耀10 。 今年的红米机型同样有realme、iQOO的机型与之对标 , 因为抢购难而选择其他手机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
在互联网营销方面 , 小米虽然依旧是采用做自媒体的方式 , 但是却出现一些高管的“低俗营销”事件 。 小米品牌初创时期 , 采用一些低级的营销方式 , 可能会吸引一些消费者 , 快速扩张品牌的知名度 。 但是如今的小米 , 再采用低俗营销的方式 , 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有损品牌形象 。
从这些情况也可以看出 , 小米似乎不太懂消费者了 , 饥饿营销与低俗营销 , 都有些过时 。
之前报道的“得屌丝者得天下”的高管言论 , 也从侧面证明了现在的小米 , 不太懂年轻人的文化 , 不太懂消费者了 。 时代是在变的 , 流行语的语义也是会变得 , 比如现在流行的“沙雕” , 之前是贬义词 , 现在是中性词 , 再过几年 , 它可能又变回贬义词了 。 而小米高管仍继续讲“屌丝” , 现在有多少人愿意被称为屌丝呢?
企业需要抓住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 这点没错 , 但也要懂消费者 。 购买高端手机产品是因为之前的“屌丝”有钱了吗?不 , 购买高端手机产品 , 除了在使用体验方面外 , 消费者更看重品牌背后的意义 。 而且 , 购买高端手机的也有很多年轻人 。
毫无疑问的是 , 小米智能手机的高端战略是小米在锻的“新刀” 。 不过 , 过时的“老刀”是小米高端化之路上的绊脚石 。
奥格威提出品牌形象论:产品的品牌形象一旦培植到出众的地位 , 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将会以最高利润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 。 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显示 , 2020年第二季度 , 苹果的智能手机收入排名第一 , 其抢占了约59%的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利润 。
品牌形象出众、位于高端市场的苹果占去行业大部分利润 , 小米想冲击高端 , 自然也要将品牌形象塑造好 。 有些人追求小众高端 , 有些人追求商务高端 , 购买高端品牌手机的人群不同 。 这与品牌形象有关 , 品牌形象不同 , 消费者认可度也不同 。
小米的品牌形象长期受“性价比”影响 , 进入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也因为强势堆料扣上“性价比”标签 , 而“性价比”与“高端”天然相冲 , 不过小米似乎走出了一条特殊的性价比高端化之路 。
小米除了锻造“高端化”这一新刀之外 , 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 小米目前有三大业务营收 , 分别为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 。
在智能手机业务方面 , 除了本文中已经分析过的问题之外 , 还有研发、设计等问题 。 在10周年演讲中 , 曾宣布今年小米的研发预算为100亿元+ , 但是三季度财报都出来了 , 目前今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成本一共是62亿元 , 占营收比例不到4% 。 技术是增加品牌资产的关键 , 小米或许还要增加在研发上的投入 。
在外观设计上发力 , 同样也是塑造品牌形象的方法 。 小米手机也有很棒的设计 , 比如亮银、透明等 , 但有些外观设计就有些不敢恭维 。 或许 , 小米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 , 也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推出不同的外观设计 。 在笔者看来 , 此前与美图手机合作的小米CC9 pro的外观设计是一个遗憾 , 或许可以保留美图外观设计的设计语言 , 没必要过于追求全面屏 。
在IoT与生活消费品方面 , 主要是依靠小米的生态链企业 , 打造出小米的智能生活布局 , 形成小米增长的第二曲线 。 不过 , 有些生态链产品只是加个蓝牙 , 并不是很智能 。 另外由于产品种类多 , 部分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 , 对小米的品牌资产也是一种损耗 。 例如小米鼠标的贴吧 , 很多都是劝别买的帖子 。
在互联网服务方面 , 主要由游戏、广告、金融服务构成 。 推广自己的广告、游戏、金融服务没错 , 但不能影响到用户体验 。 有红米K30U机主在使用小米推出的公交卡时 , 发现只能用小米钱包充值 , 没有支付宝、微信等其他支付方式 , 影响用户体验 。
另外 , 在营销方面 , 除了饥饿营销与低俗营销 , 虚假宣传也是小米存在的问题 。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 , 小米的历史行政处罚 , 有大部分是关于虚假宣传的处罚 。
文章图片
图4/4
结语:
小米过时了吗?
或许某些思想、某些战略已经过时 , 但小米之前打造的“老刀”依旧能帮助小米斩获不小的功绩 。
“新刀”在锻 , 未来10年 , 小米又会在互联网江湖中留下怎样的传说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