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共享充电宝“圈地”:跳过商家与商场独家合作,会涨价吗?( 二 )
据《IT时报》采访人员了解 , 一般充电宝品牌和小商户之间的分成比例在4:6 。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在美团等大型资本进入后 , 充电宝品牌之间价格战在最顶峰的时候 , 曾出现过品牌和商家1:9分成 , 甚至出现品牌向商家百分百让利的情况 。
而在一些热门商圈的热门商户 , 充电宝品牌想要进入 , 还要支付高昂的进场费 , 这几乎已成为一种行业惯例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史慧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优质点位稀缺 , 商家掌握较强的自主定价权 , 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入场费和商户分成费以占领点位 。”
文章图片
图源:IT时报
这也导致充电宝品牌越来越像是“给商户打工” 。根据怪兽充电的财报 , 今年第三季度 , 怪兽充电的销售和营销费用达到8.14亿元 , 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6亿元 , 增幅达到了23.8% 。
根据怪兽充电官方说法 , 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点位覆盖范围的扩大和人员相关费用的增加 , 支付给位置合作伙伴和网络合作伙伴的奖励费用增加 。与其说是疫情影响了线下客流量 , 还不如说销售和营销费用的增加“吃”掉了大量的盈利空间 。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 对扩展POI的盲目追求 , 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出现了虚假繁荣 。在上海市区的一条马路上 , 《IT时报》采访人员看到 , 几乎每家店铺都设有共享充电宝 。有些商家甚至同时拥有两三个品牌的充电宝 , 但充电宝的租借率普遍都不高 。这样的局面反映出行业存在“增量不增收”的状况 , 虽然点位数大量增加 , 但是对于品牌方和商户而言 , 充电宝带来的收益十分微薄 。
文章图片
图源:IT时报
上海郊区一家饭店老板告诉采访人员:“店里安的是美团充电宝 , 充电宝价格为每小时3元 。在分成上 , 美团和我们四六开 。”虽然这里不属于大型商业街周边 , 店铺面积也较小 , 但因为附近是居民区 , 店铺人流量还可以 。即便如此 , 店家每月能从充电宝上获取的收益只在200元左右 。“相比店里的月流水 , 这笔收益微乎其微 。”这家商户老板说道 。
“但品牌不得不去‘烧钱’抢占点位 ,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 “因为共享充电宝行业注重规模效应 , 点位铺得越多 , 越容易接触到消费者 , 用户体验也会更好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国际|第23届高交会线上线下共享科技盛宴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