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是疫情防控期的重要消耗品 。
12月15日 , 香港消委会公布了30款外科口罩的对比测试结果 。 值得关注的是 , 1款中国大陆生产的保为康国标过滤式防尘口罩含菌量超标 。
香港海关接获转介举报后 , 对产品进行安全检测 , 并认为该款口罩涉嫌违反《消费品安全条例》 , 指出商户如有出售应立即下架 。 同时海关呼吁当地市民马上停用该款口罩 。
文章图片
截图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保为康的口罩真的出现了问题?消费者还能放心购买吗?
涉事型号9600仍在天猫出售
《消费者报道》首先对上述测试不达标的保为康口罩进行了信息梳理 。
该款口罩一包10个 , 售价90港元 。 具体名称为“POWECOM国标过滤式防尘口罩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 产品型号为9600 。 其在包装上标称符合国标GB 2626-2006 KN90 。
文章图片
根据香港无线电视台6点半新闻报道的描述 , 该款口罩含菌量超标 , 每克菌落总数>159.4 , 超出欧盟以及自身标注的中国标准 。
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 ,长期佩戴含菌量超标的口罩可能引起面部不适 , 另外对免疫力较差人士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
本刊进入天猫平台“powecom保为康旗舰店” , 留意到涉事型号产品仍然正常出售 , 10只装9.9元 , 30只装21元 , 50只装35元 , 100只装67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截图来源:天猫
本刊尝试就“超标”一事对店铺客服进行咨询 , 获得的回复是: 9600口罩属于防尘口罩 , 不是医用外科(无菌级)口罩 。 香港方面套用错了标准进行测试 , 口罩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 2626-2006 。
该客服同时向本刊提供了一份声明 。 除了套用错标准外 , 声明内指出香港海关查获的口罩为不成箱散装产品 , 储存环境恶劣 。
文章图片
根据国家卫健委《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里的口罩类型说明 , 本刊翻阅了相关标准 , 大致如下:
【总数|保为康1款口罩菌落总数超标?厂家这样回应事件】
文章图片
综上 , 本刊确实未在9600口罩包装以及相关宣传页面上看到“医用外科”“无菌”等字样 。 而GB 2626的标准名称为《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 标准内确实没有提及“细菌”“菌落总数”的要求 。
但在广州市保为康劳保用品有限公司的官网上 , 我们留意到关于9600口罩的一句介绍:“全自动超声波生产工艺 , 封闭无菌无尘车间内制造 。 每一个口罩干净卫生 。 我们的口罩无须缝纫 , 减少了传统缝纫工艺的人手污染 。”
文章图片
截图自广州市保为康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官网
GB 2626-2006已经作废?
除了“细菌超标”一事存在争议 , 本刊根据公开信息 , 发现该款口罩的执行标准GB 2626-2006处于“作废”状态 。 现行标准为GB 2626-2019 , 实施日期为2020年7月1日 。
文章图片
根据客服的回复 , 旧标准和新标准处于过渡期(一年) , 旧标准此时仍然有效 , 而新标准的正式实施日期是2021年7月1日 。
文章图片
最后 , 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尽量避免购买和使用散装外科口罩 , 如果发现购买的外科口罩有污渍或异味 , 应停止使用 。
考虑到“囤口罩”仍然是普遍存在的消费行为 , 《消费者报道》将持续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 。 有关口罩等防护产品的质量问题 , 消费者也可以关注《消费者报道》的抽检资讯 。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 , 除转载外 , 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 , 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 。 违反上述声明者 ,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 , 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智能化|龙净环保: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the|美FDA将批准辉瑞为12-15岁儿童提供COVID-19加强针
- IT|报道称Polestar 4电动SUV将跟保时捷Macan电动版对标
- IT|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