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金融数据监管确权是关键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迅猛发展 , 越来越多的金融领域开启数字化进程 。 与传统金融相比 , 数字化金融依托各类数据要素 , 搭建金融服务场景 , 对数据依赖程度极高 。 以银行为例 , 在传统业务模式中 , 银行主要依靠客户自身主动提供和上门访谈等方式获取信息 , 但在数字化金融的业务模式下 , 银行先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数据 , 实现精细用户画像 , 再精准营销 , 是通过数据找到客户、识别客户的 。
在新的业务模式下 , 数据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 一些千方百计想要获取数据的金融机构不仅“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 而且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存在合规性风险 。 据不完全统计 , 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开出的行政处罚罚单中 , 涉及“个人金融信息”的就超过180张 , 处罚对象包括了银行、证券公司、支付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 。
为了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 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 , 各方呼吁进一步提升金融数据监管能力 。 然而 , 要实现对金融数据可穿透、可触达监管 , 当前最紧迫的是要解决数据确权问题 。 目前 , 各国法律似乎还没有准确界定数据财产权益的归属 。 因此 , 需要尽快明确各方数据权益 , 推动完善数据流转和价格形成机制 , 充分并公平合理地利用数据价值 , 依法保护各交易主体利益 。
实际上 , 目前数据控制权主要在大型科技公司手中 。 众多金融机构为获取数据 , 只能与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 。 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则利用数据优势获取超额收益 。 监管机构也关注到了这些新变化 。 今年年初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 , 《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目前也正处于征求意见中 。
当前 , 要推动相关领域的金融监管 , 最为迫切的是要加快数据权属相关立法 , 明确数据定位 , 归属内容和范围 , 从而为数据开放共享、交易流通和权益分配提供法律依据 。 在此基础上 , 按照数据权利归属确定可流通数据的范围和流通规则 , 确定数据权益在所有者、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合理分配 , 防止少数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独占数据收益 。
【关键|金融数据监管确权是关键】毫无疑问 , 眼下数字化金融发展已成行业趋势 , 势不可挡 。 金融科技发展给监管带来的新挑战需要跨部门合作 , 需要更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保障 。 实际上 , 金融监管总是走在金融创新的后面 , 这是行业发展规律 , 也是监管工作的客观实际 。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 , 需要做的是正视问题 , 加强合作 , 尽快补足监管短板 。 加大对数据垄断的治理能力 , 这不仅是保护消费者金融权益的需要 , 也是维护市场公平正义之所需 。 (作者:陆 敏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