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硬科技要有硬担当,科学家创业中的家国情怀|专访数之联创始人傅彦( 三 )


但这些股份很快就被资本市场稀释掉了:做得好的企业一旦有了资金注入 , 就会认为学者在公司里占有那么多股份没有任何价值 , 可以拿这些钱去请很多高水平的人 。 这个时候 , 我们就只好退出 。
而那些做得差的公司 , 很多又是学生创业 , 创始人在很多方面都能力不足 。 但我们也很难参与到他们公司具体的发展中去 。
创业邦:团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强烈意识到:“不行!不能朝这个方向(指集团化)发展”的?
傅彦:2015年底到2016年初 。 那时候我出去给别人讲课 , 有企业家问我:你们号称做大数据 , 大数据到底能解决我们企业的什么问题?
在那个时候 , 大数据更多是和互联网平台结合的 。 因为互联网行业在数据、算力方面有先天优势 , 理念也比较先进 , 自然是大数据最开始的突破点 。 和互联网类似 , 政务、医疗、金融行业也有类似的条件 , 因此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比较领先 。
但制造业对大数据真的是一片茫然 , 但他们又渴望通过大数据得到提升 , 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
社会需求真实存在 , 我们也有服务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 所以 , 我们决定必须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业智能制造这个战略方向 。
专访|硬科技要有硬担当,科学家创业中的家国情怀|专访数之联创始人傅彦
文章图片

坚持工业大数据的责任与担当
创业邦:转型动作这么大 , 团队里有反对声音吗?
傅彦:肯定有 , 质疑很多 。 而且不仅内部 , 很多合作伙伴也会质疑:你们为什么选择要做工业?
到目前为止 , 市场上做工业大数据的企业都不多 。 2017年的时候 , 阿里巴巴、腾讯都涉足过工业 , 一年之后基本上全身退出 , 因为根本没有意料到工业大数据做起来有多艰辛 。
在互联网赚钱相对容易 。 但做工业大数据 , 需要理解工艺 , 数之联所有项目成员都是全天候驻在工厂里面 , 和工人打成一片 。 而且我们前期不挣钱 , 即使有收入 , 但都是亏损 。
为什么不挣钱?我们每个产品上线前 , 都要超额投入 , 以确保100%没有问题 。 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只要出现一点点问题 , 无论多小的bug , 都会造成整条生产线瘫痪 。 对企业来说这是非常巨大的损失 。
没有几个公司愿意去这么做 , 纯做工业的公司 , 如果没有投资早就垮了 。
创业邦:当时怎么回应质疑的?
傅彦:我希望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家国情怀 , 都有解决国家问题的担当 。 我也觉得我们身上有责任 , 在工业大数据的方向上走下去 。
虽然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 但很多核心的软件、硬件都不是我们自己的 。 国产化问题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学者、科学家去主动担当的 。 不去做这件事 , 中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 , 万一哪天被卡住脖子 , 经济就有瘫痪的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