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硬科技要有硬担当,科学家创业中的家国情怀|专访数之联创始人傅彦( 四 )


创业邦:投资人对您的观点认同吗?
傅彦:我们比较幸运 , 有一些投资人非常赞同我们的观点 。 而且我们选择的核心点就是帮助工厂降本增效 , 一些投资人觉得这是中国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 就大力支持了我们 。
创业邦:在工业领域深入后 , 您觉得和互联网比 , 哪个行业更难些?
傅彦:各有各的难处 。
我们其实很早就进入到互联网领域里 , 而且我们的理念很超前 。 2013年左右我们就做过一个图片搜索应用——拍图购:在街上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 , 拍下来照片上传到网上 , 就能知道可以去哪里买 。 这个功能今天在电商中已经很盛行了 。
类似的理念我们也尝试过很多 , 申请过一些专利 。 但我们毕竟不是做电商平台的 , 很快就遇到了障碍——爬不到数据 。 没有数据 , 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 也是通过这些尝试 , 我们认识到自己不具备做互联网行业的能力 。
但做工业我们也是从零开始 。 比如我们一开始想做刀具缺陷检测、预测刀具寿命 , 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挫折 。 而且大数据在有些行业中很难渗透 , 整个工业方向到现在还是很难的 。
但在业务理解上 , 互联网、医疗、金融等行业还是要比工业更容易一些 , 因为它们离生活更近 。 工业离我们太远了 , 对学术研究和技术含量的要求都很高 , 对行业的理解要足够深刻才能做成 。
专访|硬科技要有硬担当,科学家创业中的家国情怀|专访数之联创始人傅彦
文章图片

把工具和行业知识深度融合
专访|硬科技要有硬担当,科学家创业中的家国情怀|专访数之联创始人傅彦
文章图片

数之联创始人兼董事长傅彦
创业邦:工业领域的第一个客户是谁?
傅彦:我们第一批工业客户就是富士康和京东方 。
创业邦:没有行业案例 , 这么大的客户是怎么啃下来的?
傅彦:工业客户招标是一定要做验证性测试的 。 通过在各种智能制造的会议上大力宣传大数据的思想 , 因此就有一批大型企业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 我们就有机会去做POC的尝试 。
拿下京东方的时候 , 我们团队大概十来个人提前到了工厂所在地 , 住在火车站附近特别低端的一个旅馆里 。 当时和我们竞争的厂商有IBM这些国外厂商 , 也有国内的互联网公司 。
测试结果出来后 , 我们的算法效果排进了前三 。 就是因为进入了前三 , 客户才给了我们机会 , 让我们参与投标 。
而IBM这样的公司 , 主要研究团队在国外 。 他们在国内提供的是标准化产品 , 拿过来后都没有办法上线 , 没法满足中国客户的特殊要求 。 互联网公司擅长的也是标准化应用场景 。 我们就这样赢过了他们 , 进入到行业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