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在融合土壤中孕育“关键先生”

本报讯(通讯员 张颖 谢盈盈)结束了一天的课程 , 绍兴文理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微电子2016级本科生唐家豪在电脑上打开了分子束外延法薄膜制备虚拟仿真实验网站 , 准备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
“刚开始接触科研 , 需要对许多抽象未知的概念有一个了解的过程 , 平台的内容针对性强且详细 , 对我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 ”大一的基础课程结束后 , 唐家豪便跟随吴海飞副教授参与了科研工作 , 在导师的指导和平台资源的帮助下他从懵懂无知的实验室小白逐渐掌握实验室设备的原理和操作 , 并成功以第一作者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应用表面科学》 , SCI二区刊物)上发表论文 。
唐家豪所用的平台是近日正式上线的由绍兴文理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开发建设的行业双平台——集成电路工艺虚拟仿真平台和集成电路材料与工艺行业数据平台 。 双平台通过开放共建的方式 , 集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多方实验数据 , 帮助企业、高校、职校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培养集成电路人才 。
平台经过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等用户的测试和试用 , 已达到了教学和行业培训要求 , 自2019年6月份试运行以来 , 网站点击量已超过5万次 。
【绍兴|在融合土壤中孕育“关键先生”】平台建设只是绍兴文理学院促进集成电路产业产教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 。 为培养适应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 2019年11月 , 绍兴文理学院与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依照“资源共享 , 优势互补 , 责任同担 , 利益共享”的原则 , 合作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学院 。
“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 , 绍兴文理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 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 大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和专业建设 , 探索实行专业对接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培育机制 , 努力推进产教融合 。 ”校长王建力表示 。
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依托绍兴文理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开展建设 。 “学院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 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和绍兴市重点专业 , 招收集成电路器件物理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和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本科生 。 ”数理信息学院院长方泽波说 。
该专业还拥有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 师资力量雄厚 。 学院通过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 充分发挥产业学院主体作用 , 汇集共建双方优势 , 在共享高端人才的基础上 , 致力于培养专业人才和共建研究平台 。
除了搭建平台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 体制机制的创新更是融合的关键所在 。
定期为学生上课 , 这成为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产品工程部技术总监罗昌平的一件常事和乐事 。 作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 罗昌平还参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 , 共同开发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的专业课程 。
通过“业界精英进课堂”的形式 , 让业界人才深度参与课程教学、毕业设计及科技创新指导等活动 。 同时 , 学院以学校现有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 , 联合共建生产实训中心 , 将企业作为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 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作为地方院校中第一个集成电路产业学院 , 学院聚焦构建产教融合共同发展的创新机制 , 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 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 , 充分利用集成电路企业的资源 , 以多种形式共同培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应用人才 。
集成电路产业学院自成立以来 , 已联合培养研究生20余人、本科生百余人 , 指导中职学校培养学生160余人 , 三年后预计可为绍兴微电子行业年输送人才300余人 。 近三年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学生在电子设计、物理创新、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98人次 , 其中国家级奖项30人次 , 获得专利授权24件 。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8日第9版
作者:通讯员 张颖 谢盈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