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世纪末的后10年 ,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人们研究滑翔机的热情更高涨了 , 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机械发明家 , 都利用自己掌握的最新的科学技术 , 投入到这一研制当中 。 然而 , 他们的试验都一个接一个地失败了 。
德国滑翔机实验大师李连达尔通过多年的细致观察 , 总结了人类模仿鸟类飞行的各种方法 , 发表了一部轰动欧美的《鸟类飞行与人类飞上天空》的著作 。 他在书中 详细地构想出人造翅膀的理想形状和构造 。 他那精彩的滑翔飞行 , 更使大西洋两岸的人为之称赞 。
然而 , 正当李连达尔连续成功地进行2000多次滑翔飞行 , 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空中英雄的时候 , 他在一次即将结束的盘旋滑翔飞行中 , 突然从后方吹来一股狂风 , 使滑翔机撞在山上 , 顿时机毁人亡 , 造成了重大的飞行惨剧 。
当这一消息传到美国俄亥俄州的迪顿市时 , 莱特兄弟无比震惊 。 他们兄弟俩决定继承李连达尔的事业 , 专攻飞行技术 , 以慰藉死者的在天之灵 。
1896年 , 那时哥哥威尔伯29岁 , 弟弟奥维尔25岁 。 他俩决定省吃俭用 , 用修理自行车挣来的钱从事飞行研究 。 从此 , 他们经常阅读、讨论有关飞行的书籍、报道和文献 , 虽然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 , 但能刻苦自学 , 善于钻研 , 努力掌握飞行的基本理论知识 。
荆棘载途的试验
飞行研究从一开始便遇到了困难 , 因为莱特兄弟在德文面前是文盲 。 于是兄弟俩立即开始攻读德文 , 用不长的时间 基本掌握后 , 便开始钻研德文版《鸟类飞行与人类飞上天空》和《滑翔实践》等著作 。 李连达尔在书中写道:“每一只鸟都是一名特技表演师” , “谁要飞行 , 谁就 得模仿鸟儿” 。 于是 , 他们晚上读书 , 白天尽量利用时间观察鸟的飞行 。
他们连续几天跑到荒山野岭 , 卧在岩石上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仰望蓝天 , 观察老鹰的飞行动作 , 看它们是怎样起飞 , 怎样盘旋 , 又怎样滑翔的 。 晚上回家后 , 他们又急切地集中精力学习数学、物理学、机械学等课本 。 他们还不时写信请教兰格雷教授 , 并得到了夏努特技师的指导 。
经过一番刻苦钻研 , 奋力探索 , 他们决定开始动手试验 , 就从滑翔飞行入手 。 然而他们在试验中发现 , 李连达尔提出的模仿鸟类翅膀的滑翔机并不管用 。 他们根据自己的计算 , 设计制作了一个有上下两层看起来像是一个长方形的翅膀的机翼 , 这种机翼不仅可以增加浮力 , 还能够大大减小空气的阻力 。
就在这个时候 , 一连串的飞行失事的消息陆续传来:英国的皮尔查技师试飞失事丧命;随后 , 一位马克沁姆爵士在试飞时摔伤 , 几乎丧命;法国阿德尔技师制作的飞机在空中解体粉碎……
但是 , 这一切并没有动摇莱特兄弟从事飞行研究的决心 。 他们坚信一条真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和牺牲中获得的 。 正是那些勇敢地面对死神而不幸牺牲了的人们 , 为后人的成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
莱特兄弟二人认真地总结前人试飞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 努力钻研刚问世的空气动力学理论 , 并不断地完善机械加工手段 。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 , 得出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当机体向左右偏斜时 , 必须变化两翼翼面的弧度 , 以使升力产生差距 , 借此扭转倾斜度 。 于是他们用风筝进行试验 , 结果被证实是可行的——这一补助翼的原理 , 至今仍被所有的飞机所采用 。
莱特兄弟夜以继日地赶制一架滑翔机 , 以便进行实验 。 试制工作临近尾声时 , 他们还需要找一个理想的试飞场地 。 于是他们写信给华盛顿气象台 , 询问各地一年间的风速记录 , 同时征求了滑翔机专家夏奴特的意见 , 最后选择了北卡罗来纳州基地霍克城的沙滩作为试飞场地 。
莱特兄弟满载建筑材料、工具、食品等去到那里 , 支起帐篷 , 搭起一个木板仓库 。 那儿荒无人烟 , 蚊虫很多 。 他们白天进行零件加工、组装 , 晚上就睡在帐篷里 。
一个月后 , 滑翔机快要制成了 。
“哥哥 , 先进行无人控制滑翔吧 , 这样更安全、稳妥 。 ”弟弟奥维尔说 。 “好的 , 我们不能作无谓的牺牲 , 这是我们今后搞飞行实验的原则 。 ”哥哥威伯尔肯定地说 。
1900年夏日的一天早晨 , 第一架无人驾驶双翼滑翔机像一只大风筝被放上天空 , 它靠捆在纵向轴上的绳子进行操纵 , 当左翼、右翼外后角向上或向下弯时 , 能 产生较大的向上的推力 。 安装在飞机前面的升降舵可摆动操纵横轴 。 这次试验虽然只维持了几秒钟的飞行 , 但他们认为成功的希望很大 。
推荐阅读
- 航天英雄杨利伟:马斯克是个传奇人物,他的火箭比我们中国的先进
-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之战!“神十五”即将开往“天宫”
- 钱学森曾预判:要在空天飞机上显身手!这种飞行器有何特殊的?
- 马里亚纳海沟有1万米深,那1万米深处的水还是液态的吗?温度是多少?
- 人类的骨灰,在多年后会变成什么?
- 中国天宫站迎来重大时刻!日媒惊叹:这座“天宫”堪比豪宅
- 空间站的氧气是咋来的?怎么一直用不完?难不成可以凭空出现?
- 木卫二到底是否存在地外生物?2030年,一切将尘埃落定
- 蛋不会冻坏吗?为什么帝企鹅要在寒冷的冬季繁殖?它们如何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