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八 )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育人为根本 ,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 以教师为主体 , 以课堂为基地 , 一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全员参与 , 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设计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面向全体学生 , 促进学生发展 , 教好每一名学生 , 应成为每名教师的施教理念 。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 一些农村中学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 , 勇于实践 , 形成了如东卢中学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创设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创设的“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 , 这些教学模式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们的实践证明了放手让学生先学是可行的 , 学生能自主试学甚至可以学得很好 。这些适合农村中学的教学模式对我们中学课堂特别是农村中学来说 , 能否适用 , 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供我们借鉴 。同时自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来 , 由于种种原因 , 我校的教师们在各科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 , 重传授、轻探究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数教师为了追求较高的考试成绩 , 课堂中无法跳出固有的教学方法 , 仍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 , 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 ,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机会都有限;教师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 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教学科学、和谐、全面发展 。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解惑的学习能力不高 。
近几年来 ,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 我校的不少教师力图摆脱固有的教学模式 , 想通过一些教学双边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质疑能力 , 也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自学、思考、讨论、质疑、动手操作等活动 。但是由于指导不到位、缺乏对学生系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解惑学习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所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坡度、活动缺乏目的性、课堂教学程序紊乱等原因 , 使得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解惑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形式 , 加上学生基础差 , 素质参差不齐 , 效果不佳 。这都影响和制约了我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解惑等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 也制约了我校教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