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半月谈评论:年轻人猝死背后,谁应反思?
最近 , 连续两起年轻人猝死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 。1月2日 , 曾出演过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员孙侨潞被曝因心梗猝死 , 年仅25岁;1月4日 , 拼多多一23岁女员工下班途中猝死 。正值花季的生命骤然离世 , 令人扼腕 , 值得反思 。
回顾近年来的新闻 , 年轻人猝死已经是并不鲜见的话题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 ,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 , 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去世 , 而在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 , 43%是18岁-39岁的中青年人 。另外 , 值得注意的是 , 除心源性猝死外 , 心梗、糖尿病等“老年病”近年来也在年轻人群中呈高发态势 , 正不断侵蚀着年轻人的健康 。
“老年病”为何会“盯上”年轻人?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是引发年轻人患病、猝死的一大诱因 。在一些行业、企业 , “内卷化”的处境催促着年轻人不停向前奔跑 , 披着“奋斗”外衣的“996”“715”如黑洞般侵蚀着“打工人”们的休息时间 , 吞噬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 加剧着人们的焦虑和压力 。长期加班、过度劳累、心情抑郁 , 正成为杀死年轻人的凶手 。
另一方面 ,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应该引起重视 。有人习惯长期熬夜 , 有人时常不顾身体暴饮暴食 , 还有人习惯于吸烟酗酒 , 这些点点滴滴的不良行为积累起来 , 无疑就给身体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 。
一条条鲜活生命的逝去 , 为全社会关注年轻人的身心健康状态敲响了警钟 。要减少悲剧的发生 , 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应以人性化的关怀、严格的监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不能让“拿命换钱”成为奋斗者的常态 。“996”等畸形的加班文化 , 不应成为职场的常态 , 更不应堂而皇之地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针对“996”“715”的大行其道 , 社会各方应形成合力 , 加大治理力度 , 严格落实8小时工作制 , 抚平人们的焦虑和压力 , 让人们的奋斗获得更多幸福感;除此之外 , 一些年轻人也应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以反思 , 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 , 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 , 也将给家人带来巨大悲痛;定时体检、劳逸结合、加强运动、合理膳食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未来才会有更多可能 。
奋斗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在奋斗的征程中 , 需要全社会关怀呵护奋斗者的健康 。
半月谈评论员 郝娴宇
文章图片
相关文章:
【视点·观察|半月谈评论:年轻人猝死背后,谁应反思?】新华网评拼多多事件:拒绝“拿命换钱”!拒绝低效加班!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
- 视点·观察|拍照搜题等同作弊 App叫停后如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