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科学好故事|为什么药物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效?( 五 )


不过 , 也有让人充满希望的消息 。 我们或许已经有了一个以“免疫疗法”的形式出现 , 并足以载入教科书的伟大理念:这种疗法有望彻底改变“对抗癌症的战争” 。 一些研究人员甚至将其与青霉素的发现相提并论 , 认为这是一个将永远改变该领域的转折点 , 将改变无数人的生活 。
免疫疗法基于对免疫系统分子生物学的复杂理解 , 以T细胞——白细胞的一种——为主要目标 。 在过去30年中 , 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 , 肿瘤会利用免疫系统自身的安全机制来对付T细胞 。 本质上 , 肿瘤欺骗了身体 , 使自己不会受到攻击 。 如果科学家们能够抑制肿瘤的欺骗手段 , 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就可以毫无阻碍地投入战斗 。 另一种技术是采集人体的T细胞样本 , 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 使其具有攻击特定个体肿瘤的能力 , 然后将其导入患者体内——这些细胞被称为CAR-Ts(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 这些技术也拥有巨大的前景 。
2018年 , 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颁给了免疫疗法的两位先驱 , 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 。 无独有偶 ,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2015年宣布 , 他接受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实验性治疗 , 并最终战胜了这一疾病 。 免疫疗法的出现表明 , 我们正沿着问题阶梯向上移动 , 有望最终解决了更加复杂、生物学上更加变化多样的疾病 , 而那些较为简单的疾病 , 已经在之前被“解决”了 。
然而 , 这里有一个“但是” 。 在外界看来 , 免疫疗法似乎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 但事实上 , 事情要复杂得多 , 也困难得多 。 免疫疗法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孕育期 , 目前仍在持续挣扎 , 显示了如今想要提出伟大思想所要面临的挑战 。 我们或许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 但这条路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漫长和艰难 。
几十年来 , 癌症免疫疗法一直被认为是死胡同 。 尽管早在19世纪末的纽约 , 就有人首次提出了这种疗法 , 但关于它的故事充满了无数被错失的机会和未被采纳的线索 。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想法是荒谬的 , 他们不相信癌细胞会被免疫系统视为外来入侵者 。
尽管如此 , 研究工作仍在继续 。 错误的开始是很常见的 。 有一个例子是 , 1980年的《时代》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头条新闻 , 宣称一种尚未被证实的免疫疗法堪称“治疗癌症的青霉素” 。 然而 , 该疗法后来未能达到宣传中炒作的效果 , 使人们对其基本原理的信心发生了动摇 。 尽管有一些令人震惊的数据 , 但试验结果参差不齐 。 资助者希望获得明确的结果 。 甚至那些真正相信免疫疗法的人也开始感到疑惑 。
与此同时 , 与癌症相关的研究激增 , 耗费了大量资金 。 在过去的50年里 , 可能没有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能与之相比 。 1971年 , 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签署了《国家癌症法案》(National cancer Act)发起了一场“对抗癌症的战争” 。 当他发起这场医学的“十字军东征”时 , 人们曾以为治愈癌症很容易实现;这是继儿童白血病成功治疗之后的又一个深层次进步循环模式 。 研究人员甚至认为 , 这场“战争”可能会在1976年打完 , 正好赶上美国建国200周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