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如何将云中雷电引到地面?】轰隆隆的雷声中 ,
一道闪电如金箍棒直插地面 ,
这就是人工引雷了 。
那么 , 人工引雷总共分几步?
成功进行人工引雷试验 , 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共同配合 。
天时
绝大部分雷电孕育于对流旺盛的雷暴云中 , 也就是“天时” 。
雷电发生前 , 雷暴云中会积聚大量电荷并形成不同极性的电荷区,使得雷暴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空中电磁场 , 这也是建立放电“通道”的先决条件 。
地利
需要一个大型引雷试验场地 , 并配备相应设施 。 广东、北京、山东等地均建有引雷试验基地 。
例如 , 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三维全闪定位系统 , 研发搭建了雷电临近预警和短时预报一体化平台 。
人和
一切就绪 , 主角出场——引雷火箭 , 一个重约2公斤、长约50厘米的小型火箭 , 尾部拖曳着一根长长的钢丝 。
文章图片
引雷火箭
引雷火箭发射装置触发后 , 火箭以每秒190米左右的速度飞向“头顶”雷暴云区 。 上升到大约200米至400米高度时 , 火箭头部在空中强电场的作用下 , 产生上行先导并快速抵达雷暴云 。 先导产生后 , 不需要再借助火箭的推力 , 便可以超高速直冲云霄 , 将雷电引下来 。
在与雷暴云接触后 , 云中大量电荷立即通过先导已建立的通道抵达地面 。 短短一瞬间 , 雷电顺着预设的引雷路径形成直直的强光闪电返回地面 , 这就是刷屏网络的“金箍棒” 。
触发时机
过程看似简单 , 但实际操作中有很大难度 。 如何判断引雷的最佳时机?
文章图片
成功引雷时刻
最好的时机是自然闪电将发未发时 。 这不仅要依靠雷达、闪电定位仪等设备 , 更需要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云地之间电荷情况 。 当电荷充足且电场达到阈值时 , 成功率很高 。 如果火箭发射过早 , 云中电量不足;过晚 , 雷电能量可能已经释放 , 都难以成功 。 引雷火箭的设计速度也并非越快越好 , 过快会拉断细金属丝 , 过慢又不利于火箭头部电离空气产生上行先导 。
从实际作业来看 , 在降水较小且伴随有不太频繁的自然闪电发生的情况下 , 成功率更高 。
引雷的最终目的是了解雷电的结构、发生机理 , 并开展雷电防护技术研究 。
我国还需要开展更多试验 , 获取更加丰富的资料 , 为雷电发生机理 , 雷电灾害防御提供科学支撑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the|美FDA将批准辉瑞为12-15岁儿童提供COVID-19加强针
- IT|报道称Polestar 4电动SUV将跟保时捷Macan电动版对标
- 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EE和Three将在2022年一同恢复欧盟漫游费用
- Lenovo|联想将推出135W Type-C充电器:游戏本告别“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