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校外学科培训“隐形变异” 教育部出手堵漏( 二 )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也在答采访人员问时表示,对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治理重点是查处对象、查处主体和如何查处,难点集中在认定、查处和监管环节 。对此,《通知》明确提出,针对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行为的隐蔽性强、多变性强特点,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或指定专业机构,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行科学辨别 。
【视点·观察|校外学科培训“隐形变异” 教育部出手堵漏】“‘双减’意见自7月发布以来,对部分操作层面的问题还没有讲得很清楚,各地在工作中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次的文件是对此前“双减”文件的补充 。“同时这次文件的基本精神也和‘双减’意见一致,即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
官方学习云平台已上线
在储朝晖看来,校外学科培训,短期内还会存在不断替代、再生、转换、变异形式,为此,有必要制定专门指导意见,出台更加细化的措施,杜绝变异、隐形等变相违规培训行为 。而划清边界,明确校外培训合规与违规的界限,让培训行为主体、学生、家长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是治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
《通知》也提出,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要进行科学辨别,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查处 。对于证照不全的机构和个人,根据国务院《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 。对跨区域违规行为,由培训机构审批地、违规行为发生地相关部门共同查处 。
同时,强化监管执法,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查处工作纳入省、市、县和乡镇(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治理功能,开展区域巡查执法 。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强化社会监督 。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
在监管方式上,推进“互联网+监管”,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将违规培训的机构和个人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 。
校外培训治理趋严,家长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该如何满足?针对这一问题,多位专家都表示要将目光投回到校内,校内才是学生开展课业学习的主阵地 。而目前各地也已从作业、课后服务等多个维度出发,出台相应措施,力求做到减负增效,让学生学有所成,减轻负担 。
此外,值得广大家长注意的是,目前在官方推出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已上线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全部课程学习内容 。这些课程资源不仅由名师讲解,并且全部学习内容均免费提供,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