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已快2年 , 科学技术在疫情应对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彰显 , 但为抗疫所采用的诸种技术治理措施也引发不少争议和担忧 。 这引起了专门研究科技问题的技术哲学家的兴趣:从技术哲学的视角看 , 新冠疫情究竟意味着什么?来自中国、美国和德国的3位技术哲学家对全球疫情技术治理展开合作研究 , 阶段性成果论文《全球疫情技治的文化比较》发表在《科学·经济·社会》杂志2021年第1期上 。[电子版参见:https://www.nomos-elibrary.de/10.5771/9783748910961-301/editorial-der-kontroverse?page=0] 他们的观点受到国际技术哲学界的强烈关注 , 9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技术哲学家发表了针对性的意见 。 整组笔谈以英文和德文发表于德国的《技术哲学年鉴2021》(Alexander Friedrich等主编 , 德国Nomos出版社2021年出版)上 , 所有作者均为国际技术哲学界声誉卓著的资深学者 , 内容涉及科学技术与疫情应对关系的各个方面 , 对于新冠疫情反思颇具启发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授权刊发这组笔谈 。 整组10篇文章现分为上、中、下三篇 , 本文为上篇 , 包括来自中、美、德的3位技术哲学家合作的《新冠视角:全球性瘟疫的哲学教训》与三篇回应《人口与生命系统 , 或:曲线与直线》《管控与试验间的紧张地带:“精细化技术治理”的轮廓?》《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新冠疫情的影响》 。
文章图片
新冠视角:全球性瘟疫的哲学教训
作者:刘永谋 , 卡尔·米切姆 , 阿尔弗瑞德·诺德曼;译:彭家峰
作者简介:刘永谋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 , 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科技与公共政策研究 。 Email:legend74@163.com 。 卡尔·米切姆(Carl Mitcham) ,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人文学部教授 , 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 , 主要从事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研究 。 阿尔弗瑞德.诺德曼(Alfred Nordmann) , 德国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哲学系教授 , 主要从事技术哲学、STS研究 。 彭家锋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
在欧洲和北美 , 新冠疫情有时被人称为一场压力测试(stress-test) , 而在中国 , 则被喻为一面“照妖镜” , 贤愚美丑都在其中映照 。 这场疫情是对公众、政府和政治制度的挑战 , 许多问题和特征都在其中被揭示出来 。 我们居住在社会-技术世界或技术圈(technosphere)中的方式也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
来自不同国家的3位技术哲学家 , 曾相聚于地处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 , 通过收集显著的观察结果 , 在此提出一个总结性的观点 , 表明技术哲学与理解新冠疫情(SARS-CoV-2、COVID-19)及其各种应对之策的相关性 。[1]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