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噬血者瓜分元宇宙

“Me——ta——verse 。”嘴唇与牙齿摩擦几下 , 似咬非咬间轻快吐出四个音节:Me——ta——verse 。读的时候最好下巴还要抬高 , 会更有味道 。这是林杨在和我们聊起元宇宙时的形态 。就好像“元宇宙”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中文名字还不够洋气 , 他更喜欢用这个名词的英文版 , 尽管我们是在杭州的一场小型聚会上遇到的 。这是一场鱼龙混杂的聚会 , 人们都在期待林杨的解答 , 究竟什么是元宇宙 。
文/油醋 郭海惟 沈丹阳

编辑/玄宁
“元宇宙”的概念诞生于1992年出版的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 , 它描述了脱胎于现实世界的一代互联网人对两个“平行世界”的感知:人类作为化身 , 在一个用现实世界模拟的三维虚拟世界里 , 彼此之间进行交互 。这个三维虚拟世界是互联网在虚拟现实世界的延伸 , 被称作元宇宙 。
维基百科对“元宇宙”的定义是: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 , 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 , 基于未来互联网的 , 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这一定义 , 向人类展现出构建与传统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的可能性 。
然而 , 这个指向人类终极存在方式的、将自然科学、信息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交织在一起的新概念 , 突然在它诞生的近30年后走红 , 变成一些居心叵测者的套利工具 。
2021年9月初 , 中青宝、汤姆猫、完美世界和长信科技等似乎早该被人忘记的股票 , 迎来暴涨 。只因为他们被认为是“元宇宙”概念股 。
“在我得到的消息是 , 各个大厂都在疯狂入场 。”林杨在聚会上说 。“看看当年的比特币 , 今天能对元宇宙感兴趣 , 你们就相当是当年在2016年买比特币的人 , 反正我已经冲了 。”
他是个虚拟货币圈的老人 , 在由A股市场引爆的这波“元宇宙热”之前很久 , 他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布道”元宇宙多时 。他经历过各种虚拟货币的跌宕起伏 , 靠着从中赚到的钱也认识了各行各业的想要分一杯羹的人们 。他人脉广泛 , 当这些人想要了解元宇宙的奥秘时 , 他们中有人撮合了这场交流 。
“其实 , 跟他们没什么可聊的 。”林杨说——当天很多人来自传统行业 , 他们希望找到自己切入的角度 。但林杨认为 , 他们连“古典互联网”人士都算不上 , 注定没法彻底理解元宇宙 。
但他很享受这些聚会:又一场蔓延开来的Fomo(恐惧错过的心态——品玩注) , 一个披着技术外衣的充满高尚理想的新名词和钱的味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