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从暴涨到蒸发2000亿元 新势力车企资本盛宴下的喧嚣与虚火

从集体暴涨到六天蒸发2000亿元 头部新势力车企资本盛宴下的喧嚣与虚火
本报采访人员/刘媛媛/上海报道
2019年的冬天 , 股价在2美元/股徘徊的蔚来(NIO)命悬一线 , 创始人李斌被调侃是“2019年最惨的人” 。 没人能预测到 , 一年后的冬天 , 蔚来股价最高暴涨超过1200% , 李斌摇身一变成为“2020年最飘的人” 。
面对股价的“飞驰” , 蔚来方面也无法给出回应 。 “股价的波动确实不好评价 , 资本市场的事情也不是企业能够决定的 , 蔚来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好产品 , 希望大家能多关注公司的基本面 。 ”一位接近蔚来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说道 。
而在蔚来股价飙升的“鲇鱼效应”下 , 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市值盛宴 。 有海外机构发布了2020年汽车企业市值排行榜 , 在全球市值最高的25家汽车品牌中 , 有8家来自中国 。 其中蔚来总市值超越奔驰和比亚迪 , 位列第四 , 理想(LI)、小鹏(XPEV)同样榜上有名 。
【中国经营报|从暴涨到蒸发2000亿元 新势力车企资本盛宴下的喧嚣与虚火】业内人士分析称 , 中国造车新势力“华丽转身”的背后逻辑在于资本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的看好 , 尤其是中国市场 。 不过 , 目前资本市场上仍存在不少投机行为 , 需警惕高估值下的资本泡沫 。
汽车股迎“狂欢盛宴”
自今年11月以来 , 汽车行业大事件不断 , 尤其是在资本市场 , 在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三剑客”——蔚来、理想、小鹏市值迅速膨胀 , 吸引了众多目光 。
其中 , 蔚来股价从5月的4美元/股最高上涨到55.38美元/股;小鹏股价从8月上市时的21.22美元/股最高上涨到72.17美元/股 , 上市仅仅几个月市值一度超越了百度;理想从7月上市时的16.46美元/股最高上涨至43.96美元/股 。
根据11月18日海外机构发布的2020年汽车企业市值排行榜 , 特斯拉以高达3990.5亿美元的市值 , 超过了丰田、奔驰、大众等知名百年老车企市值之和 。 而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位列第四 , 市值达到643.6亿美元 , 蔚来则紧随其后 , 以513.7亿美元的市值排在第六位 。 理想、小鹏分列第十七和十八位 。
到了11月27日 , 排行榜再次出现变化 , 蔚来总市值升至728.4亿美元 , 超越奔驰和比亚迪 , 成为中国市值最高车企 , 在全球也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 , 位列第四 。 而就在去年年底 , 蔚来的股价还曾濒临1美元/股的退市关口 , 这一转变令人惊叹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 , 公司的市值排序不排除有短期因素的影响 , 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市场上的主流咨询公司、分析师和投资机构的预期 。 从市值情况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同 , 尤其对造车新势力而言 , 尽管目前的资产规模、生产规模 , 销售收入、盈利水平都远不如传统巨型车企 , 却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 , 这与它们有较强互联网基因、在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有创新有关 , 客观上也发挥了“激励”与“倒逼”的作用 。
CIC灼识咨询咨询经理柴代旋亦表示 , 这些公司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的看好 , 尤其是中国市场 。 “2020年11月2日 ,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根据该产业发展规划文件 , 到2025年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 保守估计 , 即使整体的汽车销量不再增长 ,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将是目前的4~5倍 。 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式发展的趋势下 , 以蔚来、威马、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 ”
高估值下的成长逻辑
基于近段时间美股“三剑客”的资本市场表现 , 包括瑞银、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在内的国际大行集体唱多 , 相继上调这三家公司的股票评级 , 国内机构中亦不乏看多者 。
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 ,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已成气候 , 市值均创历史新高 。 从企业自身看 , 主要原因为处于销量拐点 , 第二辆车型开始放量 , 销量屡创新高;盈利情况持续改善 , 业务走向正轨 , 现金流大幅好转;自动驾驶全面对标特斯拉 , 三家均目标全栈式开发自动驾驶 , 蔚来计划自研芯片 , 智能化可期 。
事实上 , 近期造车新势力相继公布了销量数据 , 头部玩家表现抢眼 , 已走出生存困境 。 12月1日 , 蔚来公布2020年11月交付数 。 数据显示 , 蔚来11月共交付新车5291辆 , 继10月后再超5000辆 。 2020年前11个月累计交付36721辆 , 同比上涨111.1% , 自2018年6月至今累计交付68634辆 。
同日 , 小鹏宣布11月总交付量达到4224辆 , 同比增长342% , 1~11月累计交付21341辆 , 同比增长87%;12月2日 , 理想宣布理想ONE在11月交付4646辆 , 环比10月增长25.8% , 再创单月交付量纪录 , 1~11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6498辆 。
交付量的上涨带动了整体营收的上涨 , 根据财报数据 , 蔚来三季度总营收达45.26亿元 , 同比增长146.4%;净亏损为10.470亿元 , 同比收窄58.5%;汽车销售毛利率达14.5% , 综合毛利率为12.9% , 2020年内累计提升超20% 。 理想和小鹏今年三季度的营收同样增速显著 , 分别同比增长 28.9%和342.52% 。
李斌在第三季度季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 公司的体系优势正在逐渐显现 , 2020年第三季度的运营亏损进一步收窄 , 并再次实现了正向经营现金流 , 有信心2020年全年总体可以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 。
柴代旋告诉采访人员 , 虽然造车新势力此前发生了电池起火、产品迭代等问题 , 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长期看好 , 融汇了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 , 是下一代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 , 其发展趋势堪比当年的移动互联网 。 因此 , 对这一行业应该保持理性 , 对行业的参与者多一些信心和耐心 。
警惕风口背后资本泡沫
造车新势力的这场市值盛宴似乎没人希望戛然而止 , 不过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蔚来市值“登顶”的时间较为短暂 。
11月30日 , 蔚来汽车股价下跌6.43%至50.53美元/股 , 市值681.6亿美元 , 低于比亚迪 。 此后 , 蔚来股价继续下滑 , 截至12月9日已下滑至44.01美元/股 。 小鹏股价也从高位时的72.17美元/股下滑至44.65美元/股 , 理想则下滑至32.03美元/股 。 若从11月25日开始计算 , 三家企业在六个交易日内的市值蒸发超人民币2000亿元 。
这也被看作是市场降温的征兆 , 不少业内人士发出疑问: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的资本“狂欢” , 是否是一戳即破的泡沫?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直言 , 目前资本市场上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机行为 , 是因为对这个行业的不了解 。 “好像明天在全世界、全中国 , 新能源汽车就要满地跑了 , 有投资者认为不赶紧投资就来不及了 。 ”
此前 , 著名做空机构“香橼”也对蔚来发出了“灵魂拷问” 。 香橼认为 , 购买蔚来股票的人显然没有注意到特斯拉以及Model Y在中国的定价 , 这将冲击蔚来汽车销量 。 目前蔚来估值是未来12个月销售额的17~18倍 , 特斯拉为9倍 , 并且蔚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份额仅为3% , 而早前特斯拉在美市占率已经接近50% , 现在押注蔚来的投机者更倾向于投机 , 而不是看好其前景 。
对此 , 李斌在三季报财报会议上回应称 , 特斯拉和蔚来是不太一样的公司 , 在过去一年里 , 特斯拉按成本定价的逻辑进行了多次降价 , 起初对蔚来的订单确实有影响 , 但如今已不再有影响 。
“我们觉得蔚来的产品和Model Y竞争更有优势 。 目前蔚来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燃油车 , 中国高端车市场有几百万辆的规模 , 市场足够大 , 对于成长充满信心 。 ”李斌说道 。
在杜芳慈看来 , 虽然现在政策利好 , 但是新能源汽车仍有很多问题未能解决 , 包括自身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经营问题 , 以及社会问题等 ,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且美国投资者并不是特别追捧新能源汽车 , 因此 , 其认为相较于在美国上市 ,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国内上市融资的前景会更好一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