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 , 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 , 嫦娥五号终于回家了 。
嫦娥五号这一次并不是空手而归 , 它还为等候在地球上的家人们带回了珍贵的礼物——月球土壤 。
时隔44年 , 再一次 , 把月球的一小部分带了回来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嫦娥五号的样子 图/中国探月工程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 , 此次嫦娥五号取回的月球样本将主要有三类用途:第一类 , 取样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第二类 , 为能早一点与公众见面 , 有一部分月球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 , 向公众展示 , 进行科普教育;第三类 , 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 , 中方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 , 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 , 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 , 可能作为国礼相送 。
探索月球和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使命 , 由人类的探索天性和科技进步所驱动 , 也同时推动着科技发展 , 激励人类为共同的梦想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远行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图/中国探月工程
回顾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 先人最早也是从地球上仰望天空开始的 。 2020“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第七季就以“华夏苍穹”为主题 , 在为期三周、总计近2500公里的行程中 , 别克艾维亚家族车队行至云、贵、川三省 ,追寻先贤对苍穹、宇宙的探索脉络 , 见证今日中国航天的前沿成就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日升日落 逐日不止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 有着现存世上最早、最系统的天象记录 , 而我国西南地区更创制出许多复杂而精妙的历法 。
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 , 太阳上发生的一切变化 , 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 西南少数民族早期通过对太阳的观测来确定一年的阳历历法和一天里的具体时间 , 因此也发明了很多自己的计时仪器 , 比如大理地区出现测量太阳的日圭 。 这是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工具之一 , 也把地区性的时间观念往前推了一大步 。 而直到现在 , 太阳仍是天文观测最重要的对象 。
2020“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的第一站便是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 。 这里是世界前沿三大太阳观测系统之一 , 它依水而建 , 水体可以降低空气热对流引起的湍动 , 从而提高望远镜观测的清晰度 。
抚仙湖太阳观测站拥有一架一米口径红外太阳望远镜 , 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在零点三至两点五微米波段上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偏振)光谱观测 , 高精度地同时探测太阳光球、色球磁场及其动力学特征 。 作为当今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太阳观测设备之一 , 是我国附近8个时区内唯一能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观测的望远镜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据介绍 , 抚仙湖太阳观测站近年实际观测日数在218天到242天 , 特别是在全球最近十年的太阳活动观测中 , 该站获得的有效数据超过全球高分辨率数据总量的三分之一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百年风云 气象万千
农耕民族需要历法指引春种秋收;航海民族需要星象引领航向;游牧民族需要天文辅助迁徙……天文气象观测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极具实用性 。 相比于太阳观测 , 气象观测则更为直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
离开抚仙湖太阳观测站 , 别克艾维亚家族车队驶向昆明 , 探访位于太华山腹地的云南气象博物馆 。 这座博物馆由云南气象、天文、地震科学事业的先驱者、中国自然科学家陈一得先生于1927年创办 , 1937年迁至现址 , 其作为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气象探测工作延续至今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博物馆内展出着早期云南气象、天文、地震事业的观测仪器和原始观测记录资料等实物 。 2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的温度计、手持风向仪、通风干湿表、日照计、携带气压表、栀灯、手摇电话机等 , 云南近代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如在眼前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在“一得”科普广场 , 有着陈一得先生创制的以昆明经纬度为基础的天文观测仪器——“步天规” , 利用“步天规”对准方向 , 拨正日期 , 即可在天空中辨认当夜昆明夜空出现的星宿 。 在气象博物馆右边的气象观测场 , 百叶箱、地温表等一系列气象观测仪器安置在场地上 , 日夜兼程地运转 。
追星逐梦 续写传奇
在过往的天文理解基础上 , 现代航天科技发展让人类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2020“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的最后一站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这是中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之一 , 也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的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川西高原 , 天垂云阔 , 发射场周围除了山还是山 。 远远望去 , 两座9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之中 , 这里也是西昌发射场最核心的地方之一 。
一幢幢乳白色的高大建筑隐没在密林浓荫之中 , 那是火箭发射的技术场区 , 有转载间、测试大厅、火箭单元测试楼、卫星远地点发动机测试间等 , 是卫星进行装配加注测试及火箭水平测试的地方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2020年 , 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50周年 。 半个世纪来 , 一代代航天人传承着“艰苦奋斗 , 求实创新 , 团结奉献”的精神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第一” ,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航天“首次” 。 从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问鼎苍穹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求索 , 向星辰大海大步迈进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浩瀚宇宙 , 人类何等渺小 , 好奇心驱使人们探索宇宙 , 又在不断质疑探索太空的意义 。 这有点类似于问“三亿多年前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有什么用?”正如“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 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 ”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联合呈现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文章图片

文 吴鹏亮
编辑 韩哈哈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在地面来一场太空旅行】「 2020年12月17日 邢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