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 前言
///
劳荣枝案 , 七条人命 , 起诉三起抢劫(致人死亡)、一起故意杀人、两起绑架其中一起致人死亡 , 判决认定三起抢劫其中一起致人死亡、三起故意杀人、两起绑架其中一起致人死亡 , 分别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绑架罪判处三个死刑 。
从裁判文书公开的信息来看 , 每一起案件都是恶性案件 , 每一起案件法定最高刑都是死刑 , 仿佛只能判处死刑 。
在没有查阅案卷的情况下 , 仅仅基于对一审判决、二审裁定的研究 , 结合公开的二审辩护词 , 即可认为劳荣枝仍存有生的希望 , 最高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一、
一审判决不能在起诉外增加未指控罪名
原一审判决、二审裁定都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 , 认为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 , 证据确实、充分 , 但指控的抢劫罪罪名不当 , 依据法律和审理认定的事实作出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判决 , 并且认为一审法院审理认定南昌事实和温州事实并未超出公诉机关指控范围 , 未增加新的犯罪事实 , 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法释[2001
16号) 。
(一)司法实践中对起诉一罪可否判决二罪有争议 。
对于诉一罪可否判二罪的问题 , 司法实践中既有支持的 , 也有反对的:有的认为诉一罪只能判一罪 , 但可将起诉的A罪改判B罪 , 有的认为只要基于同一的事实范围 , 起诉的A罪可改判A、B罪或B、C罪 , 即诉一判二 。
支持的 , 比如《中国检察官》(2019年第9期)刊载《同一事实范围判决增加罪名是否程序失当》:检察机关指控 , 沈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176条 ,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法院判决认定沈某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同时认为 , 沈某在2015年期间明知无归还能力仍继续非法集资4000万余元 , 数额特别巨大 , 又构成刑法第192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 , 予以数罪并罚 。 又如《人民检察》(2005年第20期)刊载《起诉一罪法院能否改判两罪》一文 , 就“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拘禁罪立案侦查(公职人员)并提起公诉 。 法院经审理后 , 以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对丙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 , 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对甲、乙以非法拘禁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半年、一年”认为 , “基于起诉的同一事实 , 法院也可以将一个罪变更为两个罪名” 。 上述案例 , 都是“基于同一的事实范围” , 对起诉的A罪改判A、B罪 。
反对的 , 比如汕尾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的曾冠钰涉嫌故意杀人罪、盗窃罪一案 , 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基于起诉的事实 , 增加判决强奸罪(未遂)【(2016)粤15刑初145号】 , 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2017)粤刑核14091977号复核文书改判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 , 其理由是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奸罪的判决超出了原公诉机关的指控范围 , 法院不能扮演控方的角色 。
因此 , 即使基于同一的事实范围 , 有的法院认为定罪权在法院 , 可以将起诉的一罪变更为两罪 , 有的法院则认为不能将起诉的一罪变更为两罪 , 否则违背审判中立的诉讼原则 。 当然如果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超出起诉的范围 , 则法院不能将超出起诉范围的事实直接定罪 , 这一点是普遍认同的 。
(二)南昌抢劫张甲、熊X璇案和温州抢劫梁X春、刘X清案起诉与判决是否基于同一的事实范围 。
劳荣枝所涉南昌抢劫张甲、熊X璇案 , 公诉机关起诉指控“(抢劫)期间 , 法子英用皮带将张甲勒死 , 用裙带将被害人熊X璇(熊X义女儿 , 3岁)勒死” , 即张甲、熊X璇是抢劫中被法子英杀害 , 法院审理后认定是抢劫后为灭口而被法子英杀害 。 温州抢劫梁X春、刘X清案亦是如此 。 因此 , 起诉指控的均是抢劫中杀人 , 审理认定的也均是抢劫后为灭口而杀人 , 起诉与判决并非基于同一事实范围 ,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九十七条之规定 , 应由一审法院建议公诉机关补充、变更或追加起诉 。 如果公诉机关没有追加、变更、补充起诉的 , 法院应当以不诉不审的原则 , 对新的事实不予判决 。 如果公诉机关没有追加、变更或补充起诉 , 而法院直接判决新的事实构成犯罪 , 不仅违背了法院审判的中立原则 , 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九十七条规定“法院的建议权”也形同虚设 。
推荐阅读
- 云南曲靖,一男子到银行要转账25000元,因银行工作人员失误,竟将25000元当成25万元转了出去
- 信用卡中心频繁拨打欠款人之父电话“催债” 法院判决某银行及信用卡中心侵犯隐私权
- 不良征信记录不仅“坑老婆”,还会“坑儿子”!
- COMEX白银可供交割的库存可能会出现短暂供应不足
- 银行卡被盗刷,卡主与银行责任怎么划分,最高法明确了
- 关于恒大票据纠纷答辩要点
- 借记卡被伪卡盗刷,银行要不要赔?
- 中年女子“老少通吃”,昧着良心圈走老人养老金!
- 不干正事天天加班的员工被倚重,事后老板才发现自己错得多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