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网络祭祀活动 治“乱”才能文明
近年来 , 网络祭祀活动兴起 , 成为清明节新气象 。据新华社报道 ,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管 , 一些网络祭祀乱象也随之而起:有人恶搞给活人建网墓 , 有些平台收费套路多 , 甚至借名人、烈士“吸金” , 有些平台出现了封建迷信的祭祀用品 。
相比传统祭祀活动 , 网络祭祀活动具有诸多优势 , 比如没有火灾隐患 , 没有时间空间限制 , 等等 。加上相关网络平台提供的祭祀服务越来越全 , 背景音乐、墓碑、蜡烛、鲜花、焚香等一应俱全 , 所以 , 无论是平时还是清明节 , 很多人通过网络平台缅怀先祖、祭奠英烈、寄托哀思等 。
然而 , 一些网络平台提供的并不是绿色、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 , 而是充斥着不少奇葩乱象 , 不仅十分荒唐 , 而且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网络平台设置的烈士纪念堂 , 本该用于纪念英烈 , 但一些普通人、虚构人物也被列入 , 这种无序化倾向影响了严肃性 。
对于网络祭祀平台出现的乱象 , 有运营网站方表示 , 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 , 很难核实用户信息的真实性 。把皮球踢给相关部门缺乏说服力 , 比如活人遭恶搞被祭拜 , 说明平台没有严格审核死亡证明;普通人、虚构人物列入烈士纪念堂 , 也说明很容易审核的信息却没有认真对待 。
在这次新华社报道的8家网络祭祀平台中 , 7家没任何审核 , 另外一家审核流于形式 , 这也印证了平台方未尽审核责任 。而且 , 某民政部门主办的网络祭祀平台也同样如此 , 更让人难以理解 。虽然某些逝者去世时间久远无法提供死亡证明 , 而且严格审核也确实会影响老年网友的注册 , 但网络祭祀也不该因此而成为儿戏 。
这类平台出现种种乱象 , 主要是为了商业利益 。一方面 , 不严格审核、管理逝者信息 , 节省了审核和管理环节的相关成本 。另一方面 , 主要精力用于设计复杂的供品道具和套餐体系以赚钱 , 有些甚至为了多赚钱 , 提供封建迷信的祭祀用品 , 这更暴露出平台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规则和商业伦理 。
网络祭祀活动种种奇葩乱象 , 不仅破坏了祭祀活动的严肃性 , 也会影响网络祭祀平台形象 , 不利于倡导绿色、文明的祭祀方式 。同时 , 侵犯部分人的合法权利 , 甚至构成犯罪 。所以 , 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网络祭祀活动之“乱”才能回归文明祭祀 。
治“乱”基础是完善法规 。我国现行管理殡葬的法规是《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 , 这是当初基于传统殡葬活动制定的 , 所以没有涉及网络祭祀的相关内容 。希望有关方面能及时修订该条例以适应网络祭祀活动 , 约束网络祭祀活动中的种种乱象 , 关键是明确平台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
【视点·观察|网络祭祀活动 治“乱”才能文明】就眼下而言 , 也应依据现有规章制度来治“乱”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 ,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上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 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 。网络祭祀活动中的活人被祭拜、出现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等都不符合法律规定 。另外 , 一些平台借名人、烈士“吸金” , 以及让虚拟人物等进“烈士”纪念堂 , 也不符合《英雄烈士保护法》的立法精神 , 应该予以纠正 。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