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外卖平台用工“暗网”:160万骑手成了个体户却不自知( 二 )
为了确认骑手与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致诚中心的公益律师陈星下载了蜂鸟众包APP 。
用手机号实名注册后,陈星随着屏幕上跳出的弹框依次点开了《服务合作协议》《蜂鸟众包隐私权政策》《蜂鸟众包用户协议》,并拉至底部打开了《营业执照》,试图寻找用人单位 。
奇怪的是,上述文件所显示的法律主体不尽相同——页面底部《营业执照》显示的是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饿了么);《服务合作协议》上写的是一家注册在江西的服务委托公司;《蜂鸟众包隐私权政策》则只出现了蜂鸟众包的字样;《蜂鸟众包用户协议》干脆什么都没有提及,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长长的主体信息,第一句是“蜂鸟众包平台经营者是指经营蜂鸟众包平台的各法律主体” 。
蜂鸟众包APP中的各种规则、协议、政策和告知书,没有一致的法律主体,很难确定劳动者的用人单位究竟是谁 。
纵然是经验丰富的陈星也犯难,“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用人单位是谁” 。
现行法律框架下,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的第一步是确认劳动关系 。由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而就劳动关系的确认而言,用人单位的确定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至关重要 。当被问及跟谁签了劳动合同时,邵新银一脸茫然 。他只知道自己在饿了么平台送外卖,但日常管理他的站长却说他是迪亚斯公司(外卖站点所属公司)的人 。至于劳动合同,他依稀记得三年前的某天晨会上大家站在路边匆匆忙忙签了一份文件,但是当场就被站长收走 。因为着急送外卖,邵新银并没有仔细看文件上的内容 。
邵新银的遭遇并非孤例 。在他的身边,有很多骑手不知道自己劳动关系归属何方 。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截至 2020 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已达到 6646.2 亿元,同比增长 2965.6% 。在这千亿级市场上,累计活跃骑手数量超过 1000 万人 。
160万骑手竟成个体户
致诚中心研究员徐淼介绍,为全面掌握外卖平台用工模式的演进以及骑手在不同模式下劳动权益保障的真实状况,他们检索了与外卖平台(主要为美团和饿了么)骑手认定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乎所有司法判决共3277份 。在此基础上对2016年4月至2021年6月五年多时间内的1907份有效判决进行了研究 。其中,涉及美团、饿了么两个外卖平台的判决占90.14%(1719份),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专送骑手发生司法纠纷的数量远多于众包骑手:专送骑手案件中美团为919件,饿了么为592件;而众包骑手案件中美团为115件,饿了么为59件 。
《报告》显示,随着外卖平台规模的急剧扩张,骑手的用工模式也在不断演进,主要分为传统模式、众包模式和专送模式等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