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外卖平台用工“暗网”:160万骑手成了个体户却不自知( 四 )
徐淼介绍,他们实际调研发现,骑手被聘用后,站长往往会以发工资、少交税为由,要求其下载市面上一些灵活用工平台的APP 。一旦注册APP就意味着与灵活用工平台签订了承揽协议,同时授权灵活用工平台将自己自动注册成个体工商户 。不知不觉中,骑手们已经游离在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外,直到去法院打官司败诉才恍然大悟 。
徐淼告诉《财经》E法,他们调查统计发现,全国共有超过190万经营范围包括外卖的个体户,“我们要排除掉其中不是骑手的部分,比如有些小餐馆个体户自己也送外卖”,最后统计出,可能有大约160万名外卖骑手被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
《报告》指出,在判决中也出现不少灵活用工平台的身影,如好活、订个活、薪起程、独立日等 。可能正是这些平台,将数量众多的外卖骑手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其中,好活平台上的疑似骑手个体户最多,高达 81.40万;注册地域呈集中分布的状态,江苏省的注册数量遥遥领先 。
如何破解劳动关系认定难题?
《报告》指出,外卖平台用工模式不断演进,根本原因是为了彻底甩掉高昂的人力成本、规避与骑手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责任义务 。
由于原本集中于单一雇主的管理功能分散到多个商业实体,骑手的劳动关系通过人为的网络状外包被彻底打碎 。这不但导致骑手分不清用人单位是谁而大大增加维权成本,就连有些法院也因难以确定用人单位而判决骑手败诉 。外卖平台与大量配送商正是借此操作在不同程度上逃脱了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
《报告》显示,专送模式下骑手劳动关系认定出现明显困难,平台与骑手的劳动关系认定比例由传统模式中的 100%降至45%-60% 。如今,外卖平台由自营转为外包后,外卖员被认定与外卖平台存在劳动关系的概率从 100%骤降至 0.32%,当骑手被认定为个体工商户时则降为 0 。同时,配送商通过网络状外包模式和个体工商户模式,也将劳动关系认定率从81.62%降至46.89%和58.62% 。
在侵权类案件中,外卖平台原本需承担的雇主责任几乎全部转移给配送商/众包服务公司,由平台自营模式和劳务派遣模式的100%降到 15%以内 。
对于邵新银来说,他从受伤到现在已经两年多,几乎穷尽了所有法律程序,但仍然找不到谁该承担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佟丽华指出,“以美团、饿了么等为主的平台企业精心设计、巧妙推卸自己的用工主体责任,导致至少几百万的外卖骑手面临邵新银同样的困境 。”他指出,这种局面不仅侵害了这些劳动者的权益,也破坏了中国的劳动用工法律制度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劳动合同法立法专家组组长常凯指出,外卖平台用工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外卖员和平台有没有劳动关系、谁来承担雇主责任的问题 。该问题和平台经济的用工现状直接相关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