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靶向抗体偶联药物 (ADC)——抗肿瘤 | MedChemExpress( 二 )



治疗|靶向抗体偶联药物 (ADC)——抗肿瘤 | MedChemExpress
文章图片
图 5. 用于 ADC 药物的 IgG 亚型总结[3]
有效载荷
理想情况下 , 它们对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毒性 , IC50 值应在亚纳摩尔 (sub-nanomolar) 范围内 (如图 7) 。 此外 , 它们应具有合理的溶解度、足够的稳定性、较低的免疫原性和较长的半衰期 。 目前最常用的 Payloads 有:微管抑制剂 (如 MMAF)、DNA 损伤药物 (如卡奇霉素) 和其他的细胞毒性化合物 (如紫杉醇) (如图 6) 。

治疗|靶向抗体偶联药物 (ADC)——抗肿瘤 | MedChemExpress
文章图片
图 6. ADC 药物的有效载荷[7]

治疗|靶向抗体偶联药物 (ADC)——抗肿瘤 | MedChemExpress
文章图片
图 7. ADC 药物的有效载荷效力[8]
连接子
理想的连接子应在血液循环中十分稳定 , 以避免小分子毒素提前释放损伤正常的组织或细胞 。 同时 , 在肿瘤细胞内需能快速且有效地释放有效载荷 。
连接子主要有两种类型:可裂解型 (cleavable) 和不可裂解型 (non-cleavable) 。 可裂解型的连接子又可以分为:酸可裂解的、可还原的和蛋白酶可裂解的 。

治疗|靶向抗体偶联药物 (ADC)——抗肿瘤 | MedChemExpress
文章图片
图 8. ADC 药物的连接子优缺点[9]
常见的可裂解型连接子有:腙类 (如 NH2-PEG4-hydrazone-DBCO)、二硫化物 (如 PDdEC-NB) 和二肽 (如 Boc-Dap-NE) 等;常见的不可裂解型连接子有:MC 和 SMCC 等 。

治疗|靶向抗体偶联药物 (ADC)——抗肿瘤 | MedChemExpress
文章图片
图 9. ADC 药物的连接子[7]
偶联技术
早期 , FDA 批准的 ADC 药物大多采用异质化连接技术:即基于胺的赖氨酸连接 (amine-based lysine conjugation) 和基于巯基的半胱氨酸连接 (thiol-based cysteine conjugation) 等 。 然而 , 采用这些随机的连接策略 , 产生异质性和不稳定的 ADC 药物 , 带来更多的毒性风险 (如图 10) 。

治疗|靶向抗体偶联药物 (ADC)——抗肿瘤 | MedChemExpress
文章图片
图 10. DAR 和连接位点对 ADC 药物的影响[3]
达到最佳的疗效和安全性 , 能产生同质性和稳定性 ADC 药物的连接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 , 位点特异性连接 (site-specific conjugation) 技术可以产生同质的 ADC 药物 , 进一步增加治疗窗 。 这些可控的连接策略主要包括:Thiomab 定点偶联、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和各种酶催化的定点偶联等 。
总结:
ADC 作为一种新型靶向的抗癌药物 , 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 尽管 ADC 药物在抗肿瘤方面也有毒性风险 , 但随着工程化抗体的发展、连接子不断的优化、高活性载荷的发掘和偶联技术的不断完善 , 新型高效低毒的 ADC 药物将会不断涌现 , 我们相信 , ADC 药物在未来 10 年将引领抗肿瘤新药研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