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想要升级服务吗?请先开通会员 。吃饭点外卖,得开美团、饿了么会员;想低价买菜,得开通每日优鲜或叮咚买菜会员;网购想省钱,离不了淘宝的88VIP、拼多多的省钱月卡;出门骑共享单车,单车月卡更是少不了 。
休闲时间,追剧追综艺,爱优腾的会员必不可少;不管你是听歌还是听小说,总要开个网易云音乐、QQ音乐,或是喜马拉雅的会员;如果你是健身爱好者,可能会充个Keep会员;如果你是社交达人,常驻探探、陌陌或Soul,为了交朋友也要投入一笔会员费……
有网友甚至觉得自己的消费观有点诡异:APP会员一两百能用一年,充!一件衣服一两百能穿好多年,“竟然舍不得” 。这样的心理也印证着,互联网服务的“免费时代”越来越远,会员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
文章图片
制图 / 深燃
一方面,大家开通的APP会员数量不断上升 。据深燃统计,目前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会员,至少有33个 。
另一方面,一旦成为会员就“戒不掉、停不下” 。月度会员、季度会员已经不稀奇,有用户对深燃表示,“我的饿了么会员已经充到了2023年”,今年初虾米关停的时候,大量用户晒的截图显示,自己的会员还有上千天到期 。
据深燃测算,上述33个APP如果按照年度会员付费,用户一年充会员得花5000块 。
APP会员满天飞,背后的互联网大厂都打的什么算盘?各家的财报数据,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
这33个APP,可以主要分为文娱类和消费类两大类 。
根据现有的财报统计,对于文娱类公司而言,会员收入是“命根子”,付费会员相关收入的营收占比最高能达到95%左右;对于以电商、外卖、买菜等业务为主的消费类公司而言,会员费带来的收入只是毛毛雨,营收占比不超过5%,甚至不会单独成项出现在财报中,它们看重的是通过会员的形式让用户留存、促活,花更多的钱 。
【视点·观察|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不过,无论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促活,这些APP们卖会员,都被吐槽“套路满满” 。有的为了创收会把基础功能付费化,有的为了留存促活,会对不同的会员“区别对待”、把领券步骤复杂化……
那些已经掏了钱的用户期待着,APP们什么时候才能对“尊贵的会员”们好一点 。
哪些APP靠会员养活?
几年前,互联网用户们还不太适应,为什么要付费看视频、听音乐,但现在,会员费已经成为一项再平常不过的支出 。“通过会员付费的模式,实现商业价值,已经成为APP市场最主流的营收模式之一 。”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对深燃说道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