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四 )


APP们的目光早已不局限在自家会员身上,还盯上了别人家的会员 。
最典型的便是淘宝88元VIP会员,将优酷视频、网易云音乐、饿了么会员、高德打车会员以及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的会员打包在一起出售 。现如今,买京东PLUS会员送爱奇艺会员,买腾讯视频会员送喜马拉雅会员,这样的联合推广遍地都是 。就连办理银行卡、电话卡,送音视频会员、电商会员的异业合作也十分普遍 。
刘源提到,平台品牌力强、发放的权益多、商品SKU(库存量)单位多,是吸引用户成为会员的三大重要因素 。但说到底,消费类APP给会员发优惠券、补贴这些都是手段,目的还是把用户留在平台上,让他们花更多的钱 。
APP们,能不能对尊贵的会员好一点?
无论是靠会员费生存的文娱类APP,还是让会员花钱的消费类APP,都打出了为会员服务的flag,但问题是,花钱的会员们越来越不满,认为APP们“割会员韭菜”的心思越来越明显 。
前期,APP们会掏空心思把用户转化为付费会员 。
最典型的便是,很多APP把基础体验的功能,划为需付费才能使用的范畴 。比如,知乎和微博,都将“改名”纳入会员体系当中 。微博允许普通用户一年修改一次昵称,年费会员最多可修改5次 。而知乎非会员每180天能改一次昵称,不同期限的会员拥有的改名次数也不相同,月卡1次、季卡2次、年卡5次 。
除了改名次数有限制之外,微博还将编辑微博的功能纳入了会员体系 。用户要想对已发布的微博内容进行编辑,就需要开通会员 。知乎则将关键词屏蔽功能也纳入了会员体系 。“本以为知乎会员仅仅涉及付费内容,结果关键词屏蔽也需要会员才有资格”,一位产品设计师在社交网站表示 。
自动续费,更是转化会员的另一“套路” 。
APP们以低至几块钱的诱惑,诱导用户开通自动续费/连续包月 。有些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永久会员”,因自动续费进坑的用户,出坑却没那么容易,有用户调侃说“续费一秒钟,退订两小时”。

视点·观察|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文章图片

腾讯视频VIP会员选择连续包月价格更优惠(左) 优酷VIP会员7天低至1分钱(右)
就在11月,有媒体测评19个APP的自动续费功能后发现,当前,个别APP自动续费提醒缺位,强制用户必须自动续费,而且退订相关服务,往往流程复杂,需要“五个步骤、8次点击” 。
后期,等用户成为会员后,并不意味着拿到了通往优质体验的门票,APP们会用各种各样的套路“收割”会员 。
爱奇艺最近的热播剧《风起洛阳》,中间的穿插广告即使是会员也不能快进跳过,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被吐槽 。据公开报道,今年下半年,腾讯视频在回复用户的短信中提到,VIP会员只能减免部分广告,但会员在观看部分影片、电视剧、综艺、动漫、体育赛事等内容时,平台仍可能会呈现广告或商业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