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三 )
靠会员费实现盈利的案例并不是没有,美国长视频网站奈飞就是一例 。这家公司2020年99%的营收来源都是会员订阅服务,而且已实现盈利 。
为何奈飞能靠会员实现盈利而国内的爱优腾连年亏损?有行业人士分析称,一方面是因为奈飞能够做到会员无广告、无隐形费用观看平台所有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奈飞依靠优质内容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奈飞也得以在付费会员的支持下持续投入内容制作 。爱优腾们要迎头赶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不图钱的APP,打的什么算盘?
“付费会员的另一种模式,是和用户浅层绑定,利用付费会员让用户留存在平台上 。”张毅说道 。
他所指的是消费类APP 。伴随移动互联网步入存量时代,主流的消费类APP想从外部获取新用户的难度加大,那么,能“促活+留存”的付费会员自然不能放过 。
文章图片
制图 / 深燃
有着7年会员电商从业经验的刘源对深燃表示,会员制是各大电商类平台圈住用户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换言之,消费类APP卖会员卡,都是打着省钱的名义,让用户能够在平台上进行重复消费 。
比如,美团外卖、饿了么的会员是为用户提供无门槛优惠券,淘宝省钱卡、京东PLUS会员以及拼多多的省钱月卡,是给用户发放满减券或者折扣券等 。
向蓉充了拼多多的省钱月卡,每日能领取不同金额的满减券,她告诉深燃,自己会根据每日领取的满减券来决定要下单的东西,也常常会因为不想浪费满减券而下单一些并非刚需的商品 。
会员与非会员对电商类公司的“忠诚度”不是一个量级 。据统计,亚马逊买会员和没有买会员的消费者,年消费额能差两三倍 。2018年亚马逊会员消费人均1400美元,而非会员消费只有600美元 。截至2021年6月,亚马逊Prime会员数量已突破2亿 。
和文娱类APP相比,消费类APP的会员价格虽然不相上下,但它们图的不是会员费本身 。观察财报也能发现,部分已上市的电商、外卖、生鲜类公司,主要营收来源都不是会员费,而且各家公司的财报都没有将会员费的营收单独列出 。
例如,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主要营收来源都是在线平台的产品营收,会员费收入占比极低 。具体来看,叮咚买菜2021年Q3财报显示,平台总营收达61.9亿元,其中产品营收达61.2亿元,而会员费、配送费等服务收入仅为6720万元,也就意味着,会员收入占比仅1% 。同在三季度,每日优鲜包括会员费在内的其他收入营收占比仅仅才2.1% 。
但这两家公司都强调了会员的高价值 。每日优鲜2021年三季度财报提到,付费会员贡献的收入同比提升了8倍 。叮咚买菜的招股书显示,会员在2019年和2020年的平均每月消费额分别约为407元和478元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